28/9/2014

和平佔中

我一直沒有寫這個題目,不是因為我沒想法,而且不知道如果寫起。

先行申報,我在大學時是社運參與者,我身邊所有熟識的同伴朋友都是,大學的四年裡我在學生會渡過的時間一定比在課堂及宿舍的時間多,現在所謂的學聯老鬼我都認識或是我朋友。所以如果因為我這背景不想繼續看下去的,請直接跳過。

除了向自己的老公,最近我時常會在午飯時向同事提起和平佔中、學生罷課等事,為的就是要讓更多人知道,更多人關心。今天起床後第一時間看FB頁的更新後,我寫了以下一段:

「瞓醒覺睇FB更新好感慨,一方面係繼續飲飲食食旅行仔女照,另一係人民廣場集會清場同市民趕去支援嘅畫面。飯當然要照食,生活亦都要過,仔女要照揍。不過都希望大家知道班學生俾警察拉同俾警察打唔係淨係為咗自己。

民主運動從來都好少一場運動/一代人就可以成功,我估計今次亦都唔會,但要個運動有朝一日成功,一定要有起頭,亦一定會有啲人會犧牲。我所有喺香港會繼續去支援學生同準備佔中嘅家人朋友們,請多保重多準備善後計劃,我哋呢代正值中年,參與時記住要同時照顧年紀大同年紀細嘅參與者,多保重。」

學聯老鬼黃靜文說得對,現時的學生運動較以前受到更大打壓。想當年也不是不會被警察驅趕/暴力甚至起訴,但頻率低嚴重程度低對個人的事後影響性亦較低。你以為現在積極參與的同學們被人利用,不知道自己做什麼,不知到後果會多嚴重嗎?說得出這些話的人,我只會講:「如果你因為個人利益已被河蟹,又或者不想因為多了解整件事後受良心受責而自我催眠... ...亦請不要矮化同學們,他們比大家想像的成熟好多,知道得亦多」。黃靜文當年就是攪事攪了幾年,仍能在港大比較文學系以一級榮譽畢業的高才生,我的同伴們十居八九都是當年所謂的精英。

和平佔中今日正式啟動,說我不擔心我的家人好友們當然沒可能,但我亦非常支持他們,希望他們不計後果也能夠有能耐長期抗爭下去。請只會一面倒批評大陸遊客大陸移民影響香港市民生活搶學位搶高樓價租金的各位,明白到所有事其實都有所關連互相影響,即使你不參與佔中,或者會受到佔中影響日常生活,亦請大家在埋怨批評指責前多多包容,小女無言感激。

最後我重新貼上幾年前反高鐵抗爭我寫下的一篇blog跟大家分享。

連日傳統及網上媒介將焦點放在反高鐵示威是否激進,警察用胡椒噴霧是否過份的爭論。

你一言,我一語,人人有意見。

圍堵立法會、禮賓府、阻止官員議員離開、掟水樽、拉鐵馬、講粗口......

可能香港太耐沒有具規模的示威活動了,官員市民甚至新聞媒體好像集體失憶似的。

示威者當中,有沒有為反對而反對的鬥氣派?有沒有無所事事,太無聊想攪破壞的死靚仔?

當然有!

筆者90年代示威之時,大部份時候都只是一百幾十人,當中也偶爾有專攪破壞的,莫講掟水樽,向警察掟鐵梯的也試過,組織示威的也沒奈何,何況今次示威人數幾千?難道一個水樽、一條鐵梯就可全盤否定示威者的訴求?

批評者又質疑,幾千示威者當中,尤其是80後、90後的年輕人,究竟有幾多人生經驗與智慧去衡量政策的利弊?正所謂「大人嘅事,細路唔好咁多事!」

我相信年輕示威者當中,真的有部份未必完全掌握來龍去脈,有些更可能只是從Facebook組群呼籲貪得意出來玩玩。

「示威」這活動本身,是一個很好的公民教育平台。經歷一次有規模的示威,有些會被混亂嚇怕從此絕跡,有些會上癮盲目跟從,亦有些會一開眼界,學會觀察議題的多方面,即使將來不再激進,不再攪事,也算見過世面。

我想說的是,沉默的大多數香港市民們:其實大家不需要與示威者劃清界線,示威的80後也沒有要你們出來支持或撐什麼。他們的「所作所為」,是很不河蟹,但撫心自問,又真的有幾亂?幾影響到大家的生活呢?

從來,都是要一小撮攪事派天真、無聊、激進,不停攪事,當權者才會在弄權時稍為避忌。在大是大非時,也多得攪事派多年的攪事經驗,才可在適當的時候呼籲沉默的大多數站出來。當有足夠的沉默大多數時,他們又會突然特別在意要有秩序,不要亂。有沒有想過,激進是一種手段,是人數不足的策略?

未到刑事毀壞,放火自焚之時,都不必太在意吧!

大家覺得現在的香港「還可以」,比其他地區理想,有沒有想過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攪事派的存在?他們沒有自覺犧牲,也不特別需要你鼓勵,這是他們的生活模式,就像其他人希望別人尊重他們專心照顧家庭的生活模式一樣。我夠膽講一句,沒有一個激進攪事派,會走出來批評其他人只專心照顧家庭太自私,對社會沒貢獻。

相煎何太急?


19/9/2014

入職之神 – 考香港政府工

上回講到離開香港電台電視部之後,轉職到政府當行政主任(Executive Officer, “EO”)。這篇先講考政府工的過程。

在政府職系內,EO與政務官 (Administrative Office “AO”),都是可被調派到任何政府部門工作的,通常每隔三幾年就會調任一次。AO主要負責制定及執行政策,而EO好聽點就是大內總管,其實就是大打雜,除行政外,亦有可能專做會務秘書、人事部、財務、宣傳、甚至資訊科技。

先介紹一下我當年考政府工的程序(現在可能不同)EOAO的統合筆試每年年底舉行一次,當年好像要考一至兩天,分中、英文及考推理的能力傾向(aptitude test)三項。現在的統合考試易好多,因為中、英試改為45分鐘的選擇題,主要考文法及理解能力,已不需要像我們當年要作文撰寫或評論政策。不知道是否政府懶改卷,但我覺得撰寫能力不能不考,EOAO的工作要寫好多東西。以前的筆試成績有效期只有一次,現在如果一次合格就可在之後的年度招聘繼續使用。

筆試合格後有面試,第一輪面試也是EO/AO統合的,由兩人面見求職者,應該是EO/AO各一,當年是全英語,我的考官有一個是外國人,除了考語言應對能力,更難的是考認知及分析力,因為問題主要是分析政府政策或社會問題,提意見之類,如果你對這沒甚關注及認識,好快就會見底。過了第一輪面試,兩個職系才會分開作更詳細面試,EO的第二輪(亦是最後一輪)面試,中英文進行,由三位EO主持,會針對EO職系的工作範圍提問,也會舉些例子要你建議處理或解決方法。AO就會再進行兩回面試,第一輪是團體面試,一批求職者一起討論/辯論,再過了這關後就有一整天的單獨最後面試,連午餐都會跟考管一起吃。獲聘入職時間通常是暑假開始,直至當年的空缺填滿為止。

我完成了筆試與兩輪EO面試後,19975月第一批入職的,同批大約有十人吧,當中還有未考完試未畢業的大學生。不要少看入職日期,因為政府著重年資,有些福利也是以入職日期排隊,受聘次序是跟招聘考試與面試統合成績,由高至低排列,能成為第一批,即是在成千上萬的求職者中,獲取到很高的成績,當然更高的可能做了AOAO聘請程序較後完成,我們在入職後,亦有兩三個同期之後在6/7月轉職AO

其實當年我亦有收到AO第二輪團體面試邀請,但我一口拒絕了,令邀請者很驚訝亦多翻叫我重新考慮。我拒絕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覺得自己脾氣及性格不適合當政務官,AO職系「入馬房」文化嚴重,即使不積極拍馬屁,適當的阿諛奉承無可避免,我這種「係人都當你老幾呀」的性格只會活受罪。

但我是有興趣繼續考下去的,一來不會影響EO的聘任,二來只是想看看自己可以走到幾遠,是否真的考得到。那為何一口拒絕呢?主要就是為了當時的老公。他碩士畢業後也入職EO,但他繼續每年考招聘試,就是想考AO,連續三年都只是過了第一輪面試未獲邀團體面試。他這麼想考入卻未能成功,如果我這個根本不想做AO的人繼續考下去當玩玩,實在有點過份,有點像陪朋友去試鏡卻入圍的感覺吧。其實,我前夫一定有當AO的能力,即使現在是EO,卻不是一個普通EO,已被獲派到北京及上海兩個海外辦事處工作,這在EO職系內非常罕見。他可能只是面試效果欠佳罷了,而我一向求職面試的能力好強,好少有獲得面試機會而不獲聘的經驗,可能跟我誰也不怕的性格有關吧。

所有新入職EO都會先接受兩星期迎新培訓,在最後一天就是最緊張的環節:被知會到哪部門哪職位工作,之後各散東西,在接近二十萬的公務員系統內,可能到幾十年後退休也不會再遇上。

當年的第一批差不多十個人,到最後,只被派到兩個政府部門工作。為什麼?
1997年的年中年尾發生什麼事?就是七月的回歸及十月的國際貨幣基金/世界銀行年會(IMF/WB Annual Meeting)。兩項盛事都是由政府統籌,需要的人力物力不是說笑,要成立特別辦事處。我們當中有三幾個被派回歸辦事處,其餘所有人被派金管局,亦即負責統籌IMF/WB年會的辦事處,我是後者。

離開繁忙壓力大的電視台工作,19975月之後,進入了半年更深的地獄時期,下回再談。



4/9/2014

韓劇101

看了韓劇有半年了,看來這個習慣會一直跟著我,算是補足我過去廿多年不看港劇吧。

電視台

韓國有三個免費電視台:KBS / MBC / SBS,主要的韓劇都由這三個台包辦。但近年收費電視台如tvN也製作了不少紅星演出的劇集,雖然收視率一定不及免費台,但賣埠能力一樣強。

播放模式

亞洲觀眾熟識的韓劇叫迷你劇,每星期只會播兩集,韓國人放工夜又多應酬,迷你劇都是晚上10點播,週一/二播出的叫「月火劇」,週三/四是「水木劇」,還有週六/日的週末劇,一般分16集或20集兩種,都是足60分鐘沒有廣告(它們用劇中插入式顯示商品代替)。韓國跟美國一樣冬天很冷,市民多呆在家看電視,所以很多年度重頭劇都是接近年末播出,又可更接近各頒獎禮。

因為每劇一星期只播兩集,亦做就了韓劇很出名的即寫即拍即剪接即播模式,有些緊急的情況,更是即日拍完拍晚播。這對台前幕後都是高難度挑戰,但就可以因應收視率或觀眾反應改劇本加集數,亦時常會看到主角在劇集後期,眼袋加大精神憔悴的模樣,因為戲份多的可能一日睡不到一小時。

收視率

一般免費台韓劇收視率,都是大約10%左右,例如三個大台現正播放的水木劇「朝鮮神槍手」、「命中注定我愛你」及「沒關係,是愛情啊」,上星期收視就分別是11.5%11.5%9.7%,沒有太明顯差別。至於收費台,收視率都是單位數,1%都有,但如要與免費台比較,通常會增大3倍,例如今年tvN較大熱的「急診男女」,最高一集收視有6.1%,就差不多是免費台的20%了。

看到以上數字,就會明白為什麼有一些韓劇會被稱為「國民劇」,因為「國民劇」一般都有超過30%的收視率,這代表不單把其餘兩個對手台的觀眾全奪去,更可能把平時不看電視劇的人趕回家收看。以前娛樂節目少,更多人留在家看電視,「國民劇」也較多,例如2003年的「大長今」平均收視為46.2%,大結局更高達57.8%!但現在一般劇集收視都只是徘徊5-15%不等,能成為「國民劇」一點都不容易,一年也可能出不了一部,就說今年初全亞洲勁紅的「來自星星的你」,最高一集收視也只是28.1%。近年最後兩部「國民劇」分別為2010年的「麵包王金卓求」(最高收視49.3%)2012年的「擁抱太陽的月亮」(最高收視42.2%)

不過說回收視率,有時候並不代表劇集質素,因為韓國人的喜好,跟其他亞洲人可能不一樣,例如韓國古裝劇歷史劇一般都有不俗的收視,如果有很多複雜的家庭關係亦可加強收視,但這些元素可能對其他國家觀眾代入感不大。

另外,隨著韓劇成為亞洲主流,賣埠已成為劇集的主要收入來源,愈來愈多電視台邀請偶像歌手當劇集主/配角,因為靠著他們的名字就可以賣到很高價。Rain將拍攝的「對我而言可愛的她」未拍就被大陸一網站以破天荒一集20萬美元買下,20集就是400萬美元,這只是其中一個國家的一個網站啊!

其實請偶像歌手拍劇在行內不太被尊重,因為大部份歌手的演技,真的跟資深演員沒得比,但又成為主角,而且韓國非常講究輩份,即使是偶像主角也可能吃不少苦頭。能成功兼顧又得到演員及幕後稱讚的偶像歌手不多,朴有天及徐仁國算是其他幾個。

選劇習慣

談到我的選劇方式,最初都是跟我喜歡的偶像看,例如我看完李敏鎬、金秀賢、張根碩及金在中的所有韓劇,然後再選名氣較好、題材又吸引我的,好像都是集中青春劇或愛情劇。現在我會查看收視率,一般在20%左右的劇集質素也不會太差。另外我有一個怪習慣,如果是舊劇,會先看第一集,然後跳看大結局,這樣我就會對主角的演技及劇情有一定掌握,再決定是否花時間追看。

暫時我看過三十幾套韓劇,較喜歡的有:

2014年: 沒關係,是愛情啊 (收視不及預期,但取材主角演技都吸引)
Triangle
Three Days (雖然沒有當年IRIS的超巨大投資,但情節更緊湊)
2013年: 主君的太陽 (如果夜晚怕看鬼故事的可能不適合)
2012年: 擁抱太陽的月亮
屋塔房王世子
紳士的品格
請回答1997 (當年結局篇以7.55%收視破了收費台自製劇紀錄)
2011年: Dream High
           瑪麗外宿中
2009年: 原來是美男
2007年: 咖啡王子1號店 (雖然是7年前的劇,但也是我覺得最好的青春愛情劇)

還有一些想看的,中韓劇毒的我遲早會把近年所有韓劇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