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2021

英文....英文....再談英文

前一陣子,我的大學宿友聊天群內,其中一位貼了以下這條短片,問大家會不會讀錯片內英文單字的讀音,又有哪些字最易讀錯? 

在閱讀下去之前,大家不防先跟著試玩一次。


大家能全答對嗎?如果不能,哪幾個字最易錯?

在香港生活多年,我大概都會估計到,香港人一般會讀錯哪幾個詞彙。不過,我是有點意外,短片內有幾個以英語為母語的外籍人士,也把一些字讀錯(尤其是英國人居然讀錯women還抵賴,真羞家)。原來,我也可以拿走那500元。

我在看完這短片後,在聊天群內分享,其實香港人(又或者大部份亞洲人),更常錯,而且錯誤的頻率非常非常頻密的,是以"con"為字首的一系列英文字。因為差不多所有人,都不知道大部份時候,以"con"為字首的字,發音並不是"con"(讀音如"coin"),而是"kun"(音接近廣東話的"芹"),例如control一字的併音是kənˈtroʊl,而不是kanˈtroʊl。尤其是當個字是一個動詞時,"con"的發音為"芹"的機會非常大。(註:這跟英式美式澳式個別國家的英語口音沒關係,而只是一個常犯的錯)。

另一個例字,如confront這個字,本身是動詞時"con"讀"芹",但當變成名詞confrontation或形容詞confrontational時,"con"又會改變讀成"coin"。(是的,由同一個字源演變的字,該字源的讀音會有所不同!)

又例如concept(名詞)這個字,本身是讀"coin--cept的(ˈkɑnsɛpt),但當這個字變成動詞conceptualize時,就會改變成"芹--ceptualize"(kənˈseptʃuəlaɪz)。不過,這絕對不是一個必然定律,因為由同一個字源引申出來的另一個名詞conceptualization,它那"con"的讀音,仍然是"芹",而不會變回"coin"。

是的,英文有很多規則,但同一套規則,又可能會出現很多例外(exceptional to the rules),而這些例外,是沒有辦法學的,很多時只可以死記。如果不死記,例如是我,就是靠日常在英語環境生活,聽得多而自然地浸淫出來的。就像香港人從來沒有用併音方法學習廣東話發音,而只是從小以聽得多而自己重複的方法,學會說廣東話一樣。其實西方小朋友也不是用併音發(phonics)來學英語發音的(雖然現在的學校有教),你問任何一個西方小朋友,他們也會跟你說,就是從小跟著家人一起生活,自然就學會啊說英語啊。另一個例子,就是亞洲人時常會用錯的介詞(preposition / postposition),西方人是很少會用錯的,不是因為他們用了什麼特別方法去學習,而是從小看得多聽得多,自然就會運用。因為介詞本身涉及的範圍廣,規則多,例外(exceptional to the rules)也太多,亞洲人學介詞時,就唯有用死記的方法。

我只是想說,下次要讀有"con"為首的英文字時,不要千篇一律的以"coin"為讀音,因為很多時候你都是讀錯。

除了發音,我發覺另一個亞洲人經常會錯用的兩個英文字,是staff及stuff。請記住,這兩個字,本身已同時兼備單數與群體數(collective noun / uncountable noun)兩種意思,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加"s"在後面(雖然網上有說在一些特殊情況可用,但那些情況其實用staff也沒有錯)。我每次在社交網,在工作電郵等,看到staffs或者stuffs時,真是有想死的感覺!

另一個很多亞洲人會用錯的英語,是在別人以"反語"問一些確定式的問題時,你們如何回答。舉個例子,別人問"He didn't steal your money, did he?"(他沒有偷你的錢,對嗎?) 如果這條問題用中文問,答案通常都是"對"(意思即是:正確,他沒有偷錢)。但以英語回答,即使那句句子本身是正確地描述一件事情/事實,但如果答案本身是負面(negative),那就一定要用"No"作答。所以這條問題"He didn't steal your money, did he?",要答"No"或者"No, he didn't",而不可因為句子本身的反語描述正確而答Yes。

簡單地說,這類想要確認答案的問題(to confirm a statement),無論問法是正語,還是反語,答法都是一樣的,即是無論問:

"He stole your money, didn't he?" 又或者 "He didn't steal your money, did he?"

如果他有偷,就答"Yes" or "Yes, he did.",如果他沒有偷,怎樣問都是答"No" or "No, he didn't."

而這一篇最後要寫的,亦是亞洲人在職場常犯的商業英語口述或書寫錯誤。各位,英文是沒有"double confirm"這個字/詞的,而即使"double-check"是一個可用的字,但在商業英語世界也不常用,而且一定要在double及check之間加上連字號(hyphen)才可用。如果真的想表達"再確認"這事,請用"reconfirm"。而如果想用check這個字,而又有另一資料源可參考,就可以用crosscheck/cross-check。請記住,無論你想多強調要再確定的情況,都不要再用double confirm!


抱歉,我不是想在這裡教授英文,但只是在玩那個英語發音遊戲短片時,突然想起幾個我在職場(不論是香港還是美國),亞洲同事們經常會犯,但又是很簡單的英語錯誤。都是那一句,多看英文書,多看英語電視/電影等,有時比花錢去上那些商業英語課程有用。共勉之!






20/4/2021

食.... 食.... 食 !(眾食篇)

因為肺炎疫情的關係,過去一年朋友們一起外出吃飯的機會少了很多,有時是因為限聚令限制食肆人數(二人一檯/四人一檯等),或晚市提早結束甚至不容許堂食,但更常見的,是不少香港人,原來都幾怕外出吃飯,尤其是在每一波疫情發生的一段日子,有幾次約好了也臨時取消。(但你知我,對疫情的起起落落是沒有感覺的,即使在過去一年,仍然每天都外食。)

不過怕還怕,有時都會約得到的。喜歡飲茶吃點心的我,當然不會錯過任何一次機會,下面這兩張點心精緻漂亮又好吃,店面環境也很明亮寬闊的酒樓,在我家附近,我跟朋友去過幾次。但非常可惜地在前兩個月已結業,即使我自己一個想去都去不到了。



另外以下這一間,是在距離我家一個港鐵站外也很方便,這店算新開張也很受歡迎,平日中午也要等位的。我來了兩次都是跟香港電台的舊同事吃飯,這間環境好食物也出色,難怪受街坊捧場。




如果是過去三兩年才看我部落格的讀者,可能不知道,我回流香港時,選擇租住現在的地區,主要因為有兩個認識了二十年的好朋友都住在附近,她們一早跟我說,回來時看看這區吧!

因為是鄰居,我們仨也會約在家附近吃晚飯,但因其中一個朋友家有長輩及小朋友,所以通常兩三個月才約一次,但另一個朋友也是獨居,所以我較常跟她一起吃飯,以下幾張照片,就是和朋友吃飯時拍下的。

家附近有好多間日本料理,我們通常都會選日本菜,其實前兩天也吃了另外一間但沒有拍照。


我自己也很喜歡吃泰國菜,但家附近只有一所不正宗,混合了其他東南亞菜色的餐廳。


另一可惜之處,是家附近沒有任何較正宗的韓國菜,只有一間小店,款式很少,有次跟朋友吃了牛肉章魚鍋。


去年年底朋友要清假期,疫情下也不能去旅行,所以有時會在上班日休假,我們偶爾就會去九龍塘又一城吃午飯(因她駕駛方便停車)。原來住在香港這麼多年,我也沒去過Lady M及Tonkichi吉列豬排專門店!




過去一年,比較遺憾的,是我自己一家人相聚的機會少了。因為疫情也因為食肆限制每檯顧客的人數,我們一家一年內,只有兩次一起在外吃飯的機會,一次是合併慶祝父/母親節,另一次是他倆的生日。每次都是弟弟選場地,有次選了一間在山林道的中菜店,環境很普通但食物非常好吃!







眾食篇中,當然不能少了火鍋。前陣子放寬可四人一檯時,我跟很久沒見的中學同學立即約出來見面。朋友在網上隨便訂了一間尖沙咀的火鍋店,我們都未光顧過,意外地超級好吃價錢也合理!單是那個蜆鍋湯底,只是蜆肉已足有一斤(可能更多),是新鮮放在鍋內煮滾的,難得地吃不出一丁點沙,不用任何醬料已夠鮮甜!每樣食材都新鮮又好吃份量也合理,我們四個還不約而同地,一邊吃一邊不停說吃得好開心!





另外兩次,就是跟舊下屬聚舊,她們也喜歡火鍋。不過我想說,吃火鍋真的不要貪便宜吃現在很流行的放題,因為質素差太遠!



前一年疫情剛來時,朋友們所有農曆年的團聚都取消了。經過一年大家都習慣了,所以我們一班大學宿友過去二十幾年都辦的團拜,今年可以繼續!不能出外吃,就在朋友家叫外送。我們一群人有十多二十人,以下只是其中一檯食物。這群朋友都在逐一辦移民了,所以大家都很珍惜仍可相聚的每一次。


另一次在很近的上星期,一大群宿友中,我們有幾個女的,會定期另外約出來聚會,今次沒計劃的去了尖沙咀一間咖啡店,我點了份英式早餐,因為之前已在半島酒店喝了杯咖啡,所以這次喝茶。


最後一張,是在同一商場的另一間餐廳,去年辦了個小王子主題下午茶,我覺得有趣就約了blog友去試試。是很漂亮的,打卡一流,味道就普通吧。


跟朋友吃飯的日子當然比以上的場合更多,但我很少會在吃飯時拍照,又或者同場會有其他朋友拍,我才順手拍或者拿他們的照片,所以就這樣了,













17/4/2021

食....食....食!(獨食篇二)

在找跟朋友一起外食的照片時,發現原來我還有一些獨食照片沒包括在上一篇內,就先來個獨食篇續集。

熟客海豚兒說最喜歡上一篇的車仔麵,就先放多幾張吧。第一張來自香港算很著名的文記車仔麵,這店整天人龍不絕。因為店舖在我常去的周記豬油渣麵旁邊,所以每當我去吃周記時,如果發現文記沒有人排隊,我就會轉移陣線去吃車仔麵,但至今只成功過三次。另之後兩張失焦照就是平時在家附近買的外帶。




我在家是從來不煮飯的,最多只會弄個泡麵。但極度喜歡火鍋的我,偶爾會在家一人火鍋(因為在外較難這樣做)。不過雖然是一個份,食材種類我仍希望多元一點,但一人份的火鍋材料真的很難買。而且跟我的家人一樣,我也是不吃丸子類或太飽肚的配料,但海產類卻不能缺。



最後終於是非中菜類!其實壽司刺身或是我心頭好,所以有時我也會一個人去吃迴轉壽司。疫情開始後,不少迴轉壽司店都改做點餐式。


日本梳乎厘班戟,在港盛行已久,但不好甜品的我一直特別沒有興趣去試。終於有次一個人去銅鑼灣,就去Flipper's光顧一次。結論是:我真的對甜品沒大興趣!不是不好吃,而且Flipper's應該是同類店舖之中,食評算最好的,只是我自己應該不會再為此東西排隊了。


最後又是有一次早上還未睡,趁家附近開了一間新的咖啡店(也有賣梳乎厘班戟),就去試試它們的早餐及咖啡。結論也是普普通通,最差是新店的店員,對食肆的任何運作完全不認識,例如給你咖啡但不給你奶及糖(要問才有),配薯餅的茄醬也是要問才有,而且是要等廚房拿一少匙羹出來!雖然是剛開張,但明顯地侍應們從來沒有咖啡店工作過培訓亦欠缺。後來朋友告訴我這是藍名,我更不會再給機會。


獨食篇就此完結!







14/4/2021

食....食....食!(獨食篇一)

最近比較悶,出一篇我一向不寫的題目:食!
(其實我是在清除電話內的照片,就順便寫一篇。)

分兩篇,第一篇是我一個人的外食或外帶。(更新:後來找出更多照片,獨食分成兩篇)

有沒有肺炎疫情,我一直都沒有改變自己吃飯的喜好與習慣,因為我個人比較喜歡有湯的麵食,所以一般不會選擇外帶。在家附近有一間是我差不多每星期都會光顧的米線店,店面雖然很狹窄,但這一間的味道,比另一間大連鎖好吃,所以我通常趁非繁忙時間才去。



我居住的屋宛,有一所不俗的車仔麵小店,每天只會做午餐時間,12時開始,到大約下午3時售罄就關門,非常受街坊歡迎,週末更會大排長龍。原因很簡單,就是好吃,而且給的配料份量多(麵條卻有點少)。我如果能在下午3時前起床,有時都會去買回家吃(小店不設堂食)。


前陣子破例,即使吃粉麵也外帶,就是因為政府禁制了晚市堂食,我被迫要買外帶。這間茶餐廳也是我每星期都會光顧的食店,店內的侍應收銀等等都認得我。這一間分店做得出色的是潮州粉麵,奶茶也不俗,但其他例如小炒類的東西卻普通。


要吃炒粉麵,我反而會去家附近的大家樂快餐,因為那裡晚市會有即炒的粉麵,通常飯一款,另麵食一款。我很不喜歡沒選擇單單調調只吃一種東西,所以通常都是兩樣都點了,然後分兩餐,每次各樣吃一半。這一間大家樂的即炒粉麵十分好吃,火力夠調味好材料也足,不過在晚市也很快售罄,七時半後買得齊兩種的機會不大。


如果有看過我去韓國旅行的文章,都知道我喜歡吃韓式燒肉,尤其是濟州的黑毛豬,但香港的韓燒店都不會供應。有天偶然在網上見到,有一間入口濟州的黑毛豬的小店,好懷念濟州豬的我就去買回來試試。

可惜的是,它並非是厚切的,只是薄薄的大約只有一公分厚度。味道也跟本地韓燒店一般的豬腩肉沒明顯分別,雖然也不是不好吃,但我試過一次就沒有再買了。



如果想吃烤肉的時候,我有時會自己一個去吃,點一份三層肉加一份湯或者麵食。我是一個人去烤肉也不會覺得尷尬的。


有一天要去尖沙咀,就順便去香港的小韓國街金巴利道,隨便走入一間餐廳,吃了想吃的冷麵(那烤牛骨反而是其次,我最想吃的是冷麵)。


在韓國街的另一好處,是我終於買到韓式豬手回家吃。這店我之前去過一次,但那一天豬手售罄了,今次幸運買得到!一份我可以分兩餐吃。味道雖然也不是不好吃,但仍是跟韓國本地的餐廳差很遠。唉!好想可以去韓國吃東西啊!


我現在這種日夜癲倒的生活,有時候到早上還沒去睡覺。有一天好想吃廣東點心,雖然是可以買外帶,但我還是喜歡在店裡吃。


最後是非常少見的甜品/包點。我很少吃甜食,也不太吃麵包/餅乾/糕點類食品,但有一次約了朋友去荃灣西站附近的地方吃飯,在連接港鐵出口的地方,見到一間專賣各式各類牛角包的日本小店,超多種類而且外貌好吸引,我也忍不住買了兩個回家吃!



過去一年每天都要吃飯,我吃過的當然不只以上這些,但自己一個人吃飯,當然不會傻瓜般每天拍照,而且很多都是一式一樣的。不過,大家有沒有發現,我是不吃西餐的!真的,雖然其他亞洲料理如日本/韓國/泰國等我也喜歡,但我自己不喜歡吃西餐。在吃方便,我的取向更像一個廣東老人家!我很要好的朋友也時常會遷就我,約我吃飯通常不會選西餐。現在大家應該明白,之前在美國鄉郊生活了十年的我,是作出何等巨大的犧牲!









9/4/2021

還能說什麼??

大家還記得,我離開舊公司之後,我的部門短短兩三個月內,由天堂變地獄嗎?詳情可以在這裡重溫。

我的下一任做了三個月之後辭職,那已是去年十月的事了。接近半年以來,又發生了什麼事?

首先,舊上司花了一段時間,在十一月找到了我第二個繼任人。這次是個經驗較豐富的男士,工作資歷配對上,較上一次理想,我的舊下屬對他也沒有什麼大投訴。

可惜,他也是做了三個月,在今年農曆年假期完結時,向公司辭職了,也是裸辭。

為什麼?原因很簡單,最主要,就是受不了我舊上司亂發脾氣亂罵人,其次,就是實際工作時,發現職能根本不是部門主管,更像只是我舊上司的助手吧了。

為什麼都是剛好做了三個月就離開?因為我的職位,是有六個月試用期的。首三個月試用期內,雙方不合的話,只需要七天通知就可以離開,但一旦超過三個月,就要一個月通知期。所以如果有意辭職(如二代繼任人),或舊上司不滿意想勸退(如一代繼任人),一般都會在在首三個月之內作決定,免得拖延。

就這樣,在我離開了八個月之間,有兩任後繼人,雙雙捱不過三個月就離開了。噢,忘記了,我上一任,也是上班三個月內,被我舊上司迫走的。

我愈來愈覺得自己真的好強,居然可以在那裡工作差不多兩年!

不過話說回來,其實如果我舊上司對待經驗較豐富的二代繼任人,像當年對我差不多的話,他應該不會走的,因為我在時,她一次也沒有罵過我,唯一一次罵我部門的下屬,也是趁我放假不在才罵,還在我回來上班第一天就向我報告罵了她們及原因。而且,她當時也真的是讓我自己負責整個部門的工作的,不會亦不敢向我指手畫腳。我實在不知道,為什麼她現在,在控制情緒上,失控得這麼嚴重。說實話,一個在本行經驗豐富的大男人,如何忍你一個連100平方尺有多大都不知道的人指指點點,還要發脾氣亂罵?!不過我另一個已離開的舊下屬,就說我從來都是一個例外,舊上司是從來不會對她任何職級的下屬,像對待我那樣,還笑說可能是我的八字剛好克制住她!不過有一樣我留意到的,是我在職時,兩任公司CEO,都對我非常好,而且會在公眾場合讚賞我(第一任CEO是那種跟他工作三五年,也可能記不起你名字的舊派人,但我一上班他已對我很好),這也可能是我舊上司忌諱我兩三分的原因吧,因為她是有那種阿諛奉承上司的性格。

為什麼今日突然提及這件事?因為唯一仍在的舊下屬今天告訴我,經過兩個月招聘,我的第三代繼任人最近物色到,但居然仍未上班就突然說不來了!現在真的連獵頭公司,也不敢/不想接我舊上司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