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2025

世界並不是大家想像那麼差.......

新年假期,寫點歡樂一點的話題。

回流香港多年,有一樣東西,對現在我也有點不習慣,是香港人的負能量,及對「著數」的執著(著數是廣東話,就是貪便宜的意思)。

平時在公共交通,在食肆,在日常生活會遇見的任何場面,都不難經歷身邊的香港人對所有人與事的挑剔,即使是夫妻,父母子女間,說話語氣每一句不是責罵挑釁,就是毫無耐性。

我不知道香港人為什麼會是這樣,真的要說財政壓力、工作壓力、甚至文化及社會給予的壓力,香港人面對的,比很多亞洲及世界其他國家的人民,絕對是不值一提。是不是愈富裕的人就會愈不知足?一直發忟地這樣趕,這樣貪所省回的幾分鐘,幾塊錢,換回來甚至累積回來的,究竟實質地對生活的質素提升了幾多?

噢,說是寫歡樂的話題,愈扯愈遠了。

我平常的生活很獨行俠,一日幾餐都是自己解決,所以經常會外食,而一個人吃飯,當然會跟陌生人搭檯(併桌),以下是最近經歷的事。

幾個月前,有個週日我想去堔水埗的周記油渣麵,去到才發現它們已經結業(是的,吃了三十年再也吃不到了,很傷心)。當日幾間附近我會去的食肆都排人龍,我就再走遠點,去了一間沒去過的麵店,跟一個週日放假的印尼外傭在一檯卡位併桌,她當時正在跟同鄉視頻聊天。

到我的麵來了,那外傭姐姐主動地,把靠近在她那邊的辣椒油拿出來放在我面前,我有點受寵若驚,因為我並沒有顯示自己想要辣椒油。她拿了給我,我當然向她致謝,然後就繼續各自吃麵,她也繼續跟同鄉聊天。

到我吃完麵,她又再在檯邊拿了牙籤筒放在我面前,我覺得無明的感動(現在想起來也很感謝)。一個長年離鄉背井在外地工作,賺取不多薪酬的外傭,難得有一天假期可以休息與朋友相聚,絕對可以不理會我這個陌生香港人。看得出,她就是一個心地善良,樂於助人的好人。

因為她全程時間都在跟同鄉聊天,我估計她還會坐一段時間,向她再次道謝後,就順便拿了她的帳單去結帳。我不是為了慷什麼慨,正如她的幫助也不是因為想要回報,我只是想用一個直接簡單的行動,去告訴她,她對陌生人的善意,別人沒有忽視並很感激。

另一次也是去堔水埗,今次吃劉森記,這次是三個單人併圓桌。最近劉森記成網紅打卡店非常多人。我們三個人同時坐下,我就發現旁邊亞洲面孔女士可能是遊客,而且只會說點英語,幫她要了份英文餐牌並按她的選擇告訴了侍應(但我後來偷看到她電話上的圖片,我估計她叫錯了撈河粉而應該叫撈麵)。旁邊的另一個哥哥,也很熱心的,從大瓶裡拿了裝好小碗醃蘿蔔,問我們要不要。那頓短短十幾分鐘大家沒談話,三個陌生人併桌的午飯,令我覺得好溫暖。

第三餐是今個星期一,我要去銅鑼灣買東西,並趁機去了喜歡的文輝墨魚丸吃麵,有去過的人都知道那店是一定要併桌的,坐在我那張長檯的,有一對香港人,其中一個女人很霸道,又對侍應呼呼喝喝,另外有對中年男女是來自內地的遊客。

在差不多吃完的時候,內地遊客突然被旁桌一名會說流利普通話的外國青年要求幫忙,因為他沒有現金(我再次提醒來港的遊客,尤其是大陸遊客,千萬要換港幣,你們要去很多網紅打卡點都只收現金)。男遊客跟外國青人交換了資訊後(應該是用國內的數碼錢包轉帳),侍應就讓青年離開說了“後數”(即之後有人代替付款)。

怎料到國內遊客吃完離開時,才發現他倆也沒辦法結帳,那女的一直以為可以用八達通付款。因為他們有兩個人,女的就先離開去提款/換錢。我就在這時到門口結帳,見他們三人又不是吃得多,就跟收銀員說會幫他們一次過付(其實連我的計起來,四個人也只是二百多元也不要說什麼慷慨了)。那個男遊客一直說不可以,說要拿我的電子錢包轉帳給我,我就說“沒事,你們也幫了其他人”,然後就離開了。

到我已走到祟光百貨外的馬路等過路時,那男遊客可能覺得太不好意思,追了出來在行人路找到我,說要轉錢給我,我騙說沒有電子錢包,他又說他們來自堔圳,要拿我聯絡方法還錢給我,我到最後唯有說我不方便給聯絡方法,並叫他快點去找他的女伴,然後就過馬路了。

長期讀者都知道,我並沒有宗教信仰,亦不迷信。也許我是有一點相信karma(因果)的人,但更準確的是,我一直覺得正面能量(positivity),是可以累積及傳送開去的。

有時候,朋友或同事們會對我遇到好招待或拿到“著數”而羨慕。其實,笑容多一點,大聲一點說唔該多謝,對我們來說是舉手之勞,並沒有蝕底什麼(吃虧的意思,香港人最怕蝕底),但對一整天站著招呼人的服務員來說,可能是無形的維他命。不過,不要以此作為換取好招待的條件,就只是去做就可以了。甚至遇到臉黑或態度差的的員工時,大家又不知道他們是不是在你之前面對過十個八個奧客,如果我的笑容與多謝,能為他們帶來幾秒幾分數喘個氣的機會,即使不會改變他/她對我的態度,但說到最後,我也真的沒有蝕底什麼,何樂而不為呢?

我已經餓了,又要外出去吃飯。希望大家在蛇年,都能為身邊陌生人,發放多一點正能量。

另外,我想說並不是所有國內遊客都是奧客都是壞人,對別人歡容一點,真的不會令你虧損什麼。





28/1/2025

花開富貴,蛇年順景

跟大家拜個早年,祝大家蛇年順利,身體健康。

過年後的一星期,我會外遊(目的地回來再揭曉)。因新年不在港,原本沒有打算買年花。但我過去幾年都有買,還是有點節日氣氛高興些,所以下午在家樓下逛了一圈。

今年市度好,很大盆又擺放得漂亮的蘭花,都在年夜前售罄,最後我找到這一盆,雖然是亂插在一起,不過有八昌,白花紅蕊顏色很漂亮。售貨嬸嬸說這一批是今天由元朗花場運出來。看得出還有超級多花蕊未開花,應該是花農趁最後機會,趕及過年前作最後衝刺。

大家估賣幾多錢?我的朋友有些估過千元(因為有八昌),有些估$888,$688之類。


這一盆蘭花,只需要$300!可能因為是白色花,老人家有機會不喜歡,也可能是嬸嬸特別打了大折扣給我,因為其實八昌的都是$5-600左右。總之,拿回來放好後,心情大好,因為花的紅白綠顏色襯在一起,真的又順眼又好看。

二月將會很忙碌,首週去旅行,回來後就立即上新工作,月底會去首爾看Jhope演唱會。我今次不會去美國場了,因為剛開始新工作,不想花掉太多假期。其他亞洲場就隨緣吧,我看到首爾場已滿足。

祝願大家新一年都工作順利,追星順利!








21/1/2025

又再打開另一只窗?

還記得大約一個月前這一篇文章吧?

一個月之後,跟大家說,我又轉工作了!

上一篇我主要寫下為什麼要離開之前的工作,但沒對新工作作過任何描述。因為新工作的內容,我可以做但並非是我特別喜歡做的類別。當時我都是以先觀察的心態,去試一下這份工作。

入職後第一個星期就後悔了!

工作的內容,其實是如我預計的,也讓我這好奇寶寶覺得有趣的。而令我後悔入職的,是整個部門的管理。

我第一次遇到,一個微管理(micromanaged)的程度去到極限,會是一個怎樣的工作環境。

先描述一些不是我主觀想法,而是不可爭議的事實。我部門有18個職位,我入職當日有另一位同事同日入職,但即使加上我們兩個,部門現時只填上12個位置。而12個人之中,隨了老闆及一位助理經理,其他所有人,都未做滿二年,我自己的直屬主管去年5月入職,另一主管去年1月入職但已辭職今週五最後一天工作。但不要以為這是什麼新開發部門,這部門已存在了幾十年,現在的老闆已做了十幾年,但在她的微管治下,基本上沒有人捱得過兩年。

但她的微管理,並不是像監獄長那樣,時時刻刻盯著你工作的每一步。相反,如果在一個星期內,能有超過一天見到她在辦公室,已算是較長的時間了。從來沒有人,知道她每一天會不會來上班,即使約了會議,她不回來就來個電郵說改期,全部門就全天候的在她飄忽的“辦公時間”下被牽制著,而且她的不在,有時不單只不在辦公室,而是不在香港!但她又是會同時否決部份下屬的假期申請的,非常非常雙重標準。

她覺得自己可以這樣,因為她的微管理,是無時無刻用電郵搖控。我們的工作有很多文件、電郵或紀錄的撰寫,但任何東西沒有她批准是不可以自己發放的。而她的修改模式,就是每隔幾天回來拿我們的功課(一定要是紙張版本),然後不知在哪裡用鉛筆劃大花面大幅修改,然後把文件拍照,再傳回給我們去再修改,同一份文件,這個過程,可以重複五/十/二十次!而且她的字跡是很難辨別的,同時們時常都要互相討論估計她在寫什麼!我有問過同事:看不懂不可以去問她嗎?他們都說不可以。

就算她回辦公室,門也是常閉,我們也不可以去找她的(只有她找你),即使由秘書交文件,每天只可以有兩個特定時間可以這樣做!............... 等等..............

除此之外,我自己的直屬上司,是那種擺臭臉沒禮貌,老闆每次給她工作要求電郵,她就會同一分鐘轉給我叫我去做那種人。其實如果會繼續留在這裡工作,都一定不是什麼正常人。

你想像得到在這世代,仍然有這種老闆嗎?要知道,這不是一盤家族生意,而是一間有數千職員的大機構。

我寫了十幾年部落格,從來都不會詳細寫工作的事,但這次實在太荒謬,令我忍不住要寫出來。

為什麼我要等到一個月後,才送信辭職呢?

當然不是為了這份工,我原本都是裸辭之身,繼續失業沒大問題。我一直忍住不走,是因為在上這一份工之前,我已展開了另一份工作的面試程序,而那一個機構是知道我剛開始了這份工,我不想他們以為我時常輕易轉工(也不想說謊),才一直待在這裡忍受著,每天每星期面對這個荒謬之地,就是要等到另一份工作的所有面試過程完成,即使他們不錄用我,等我知道結果也會第一時間辭職,當從來沒有做過這份工。

剛過去的週末我終於完成第四輪,亦是最後一輪面試,並收到通知會獲騁用!真的太感恩了!

所有我之前辭退的工作,我都未試過自己付錢去取代離職通知期,今次會是第一次亦希望是我餘下在職生涯的最後一次。這地方,我待多一天都想死!

昨天我回公司辭職,因為我剛上任對部份的工作沒什麼大影響,但原來同一天,另一個做了一年多的同事同一天遞辭職信!幸好我是早上第一個辭職的人,她對我仍很友善,老闆好像對第二位辭職的有些少不滿意。

現在能好好地過一個農曆新年,希望大家蛇年開工大吉!







7/1/2025

2024年回顧(二):其他

上一篇集中寫過去一年健康的問題,這一篇就把餘下的紀錄下來。

2024年是自2015年後,除了疫情的兩年以外,沒有去任何防彈演唱會的一年。雖然在今年中,防彈全員就會退伍,但並不等於今年內會舉辦演唱會,可能要等到2026年。期望在今年內,已退伍的Jhope會舉辦個人演唱會,而我又可以出席。

沒有演唱會的日子,我仍是會外遊的,2024的外遊紀錄:

一月:泰國布吉慶生日

四月:韓國首爾

五月:泰國曼谷

六月:日本大阪

九月:韓國首爾

十一月:日本東京 + 韓國首爾

都是短線遊,所以我覺得不算多。近年我對旅遊的看法,是以不用計劃行程為首要條件,可能因為每次都是臨時想出埠就起行,只是想出外散散心或者見朋友,而不是真的要去旅行,所以就會出現以上這種,重複又重複的目的地,懶惰的中年人就是這樣。而且我獨自外遊也有不少限制,例如我不想租車自駕,不想走太多路,很多目的地一個人不夠好玩之類。如果你真的問我,有沒有什麼國家想去,這一刻我又答不到你。真的有時間又配合得到,我就只是想見見老爺奶奶。如果再去日本,可能試下沒去過的福岡?但那裡又好像沒有什麼非常吸引的東西。

工作方便,之前也有提過,在年底轉換了新工作。工作內容跟之前的不一樣,但移民前有做過相類似的,所以也不是不適應,靜觀其變吧。

家人尚算安好,大姐姐一家今年四月就會移居加拿大,將來可以見面的機會,只會愈來愈少。我的家就好像很多香港人家庭一樣,在各人進進出出香港這個地方底下,繼續生活。

距離接近一年沒有跟前夫通訊後,我倆在聖誕節為對方送上問候,順便說說近況。他近年愛上打網球,還笑說我一定會明白,他特地買了為網球拍拉線的調教器材!另外因為他在婚後搬到現任妻子的家同住,突然告訴我現在終於有一點點明白,搬入一個別人“已完成”的家,那種沒有歸屬感的不安/不如意,還說我不單只是搬了家,也搬到另一個國度,說他更難想像我的失落與無助。我回覆他,那些都是過去的事了,但我很能明白他的感受。那雖然都是他的家,但又好像房間的佈置、擺設、使用等等,一切都已有既定的模式,不是你想改變就可以改變的。

最後是今年一個令我很悲哀的消息。

今年四月,在FB得悉一個好朋友離世的消息。他是我中學去美國當交換生時,認識並至今唯一有聯繫的美國朋友。他比我小兩歲,當年與他同學校只剛剛認識,我就因為轉校沒有再見到他。可能我倆都是異鄉人(他是瑞典/美國混血兒,8歲才從瑞典移居到美國生活),所以很投契,即使不能見面,在那一年一直以筆友形式每星期一封信維持友誼,即使學期完了我要回香港,而他又同時因父母離婚,跟媽媽及弟弟回瑞典生活,我們仍然繼續以書信聯繫,那個沒有電郵又沒有網絡的年代,相隔異地的人,都要付出不少時間心機去維繫關係。

相隔九年後,我結束第一段婚姻去美國契爺契媽家散心,他剛好在瑞典完成碩士課程要去美國麻省供讀心理學博士,在知道我在北卡時,他特意駕長途車來北卡與我相聚,要知道我倆除了16/17歲時真人見過幾面,聊過幾句後,這是我們隔了很久很久之後再次見面。難得重遇,我們更一起去了北卡海岸區旅行(當年寫過這一篇文章)。後來他回麻省開學,我也有去探望他(部份故事寫在這一篇)。自1998年之後,我們就沒有再見過面了。但因為開始有FB,我們轉了在那裡繼續友誼,我在麻省鼓勵他交往的女孩後來成了他妻子,完成學業後在大學任教,及他一直去全世界不同國家攀石,我一直都知道,一直都為他加油。

大約十年前吧,他開始時常去非洲甘比亞(Gambia)活動,都是些文化及體驗交流之類,後來他變成長駐在Gambia,亦與美國太太離婚了。穿著民族服與本地人共同生活的他,看起來更歡愉,後來他也找到一個本地的女士再婚,還在接近50歲迎接他第一個孩子。

人算不如天算,2021年因武漢肺炎,在十天的時間,奪走了他妻子與未出的兒子兩條人命,看到他更新這消息時,真的說悲從中來都不能形容那哀傷,我實在不敢想像,那時候他是怎樣捱過的,也不知道他能不能從此恢復過來。又過了兩年,看到他找到另一個伴侶結婚,搬到塞內加爾,繼續他在非洲運作援助基金及其他工作,我以為他終於找回快樂,苦盡甘來。

四月從他媽媽標籤他的FB,得知他突然離世的消息,是真的很突然,之前還一直有更新。我忍不住私訊他媽媽訊問。與我素未謀面的她,居然認識我,說兒子很久以前就向她介紹了我這個朋友。其實她媽媽到最後都不太清楚他離去的原因,我們都不知道,他是不是自己選擇離去,只知道走得很突然,而他太太也沒有在FB說出任何因由。

之後他媽媽還說,在瑞典的家裡一直保留著,這些年來我寄給他的信件,還特地找到這兩件,我年青時送給他的手信,原來他真的一直有跟媽媽分享我的存在!我已經完完全全忘記了這些,她給我發照片時,我忍不住流淚。我告訴她不用把信件寄給我了,那時寫的,都是互相訴說成長的辛苦,大家在家庭、學業及生活遇到的問題及分享,沒有什麼秘密的,她也可以拿來看,以此懷念兒子。

 

親愛的好朋友,我希望你能安息。照片攝於1998年我倆重聚之時。


年紀漸長,因身邊朋友離去而經歷的傷痛,好像愈來愈逃不過。過去幾年離開的幾個,都是我親愛的好朋友,我仍會時常想起他們。祝大家2025年,都能好好地與親友,健康知足地平安地過。


1/1/2025

2024年回顧(一):健康篇

又是回顧一年的時候了。

2024年...... 怎樣說?有順利的地方,也有些不受控的阻滯。

首先,這一年已不能像以往般,說身體尚可。不是有嚴重的疾病,而是被更年期症狀打垮。自從兩年前開始出現更年期症狀後,除了不受控的體重增加,其他的症狀我都能斷斷續續地用各種方法,稍為控制得到...... 直至今年五月。

四五月的時候,我的潮熱問題已達到影響日常生活的程度,不單只由集中在晚上變成一整天,頻率亦增加得很多,即使辦公室有空調,我仍要在一步以外的身旁,放把座地的風扇長開,睡眠當然受阻。但讓我決定去看醫生的原因,是在潮熱以外,我開始了心悸。

心悸簡單說,就是心率不正常,心跳突然加速,喘氣,心胸悶痛等等。而我的心悸狀態,就是在晚上出現潮熱時一併出現的。之前的潮熱,主要都是胸的部份開始,突然間身體中心從內火滾到外面,繼而熱醒,但過了一陣受到空調降溫後,一切就如常可以蓋上被子繼續睡。

但同時出現心悸時,就會好像被惡夢驚醒般,醒的時候情緒真的跟被惡夢驚醒一模一樣,但不是發過惡夢,只是身體及精神上,出現了那個狀態。正因如此,即使之後身體不再熱,但人會變得非常清醒,好難再入睡,或者要花很長時間才再入睡。

那我為什麼決定去找婦科醫生?因為,看到醫生前,我的狀態,已是晚上每隔40分鐘,就會經歷一次心悸加潮熱,是很定時的40分鐘。所以........ 我基本上是睡不到覺的,可能是睡10-20分鐘醒一次之類。

我知道很多華人,都很抗拒就更年期問題看婦科醫生。請大家不要告訴我有沒有吃這種那種中西成藥,吃什麼做什麼之類。我不是個無知婦孺,你們說得出的,我不是沒試過就是不認同不會去試。至於看中醫,即使可能有效,我也沒有這個時間及耐性,要知道看中醫是不可能看三幾次就解決得到,要我這個上班族每星期抽時間,又排又等,再要等中藥不知要幾多個月才見效,我不會這樣浪費自己的歲月。以中醫調理身體,是那些有很多空閒時間的人,才負擔得起。

而且,即使我不抗拒/反對中醫,我亦非常信賴西醫,有病就要去醫,而且華人那種“千萬不要吃荷爾蒙藥”的陳年概念,都停留在八十年代,現今醫學已完全不是那回事。你的身體是你的,我亦不會勸你怎樣怎樣,那當然我的身體,也不用大家擔心。

婦科醫生聽到我的症狀,先叫我驗血檢查兩種荷爾蒙的指數,看過化驗報告後,就告知我可以開始服藥了。其實,現代的HRT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用量已比之前低很多,但用之前驗血,清晰知道體內荷爾蒙的指數是否過低,是負責任的醫生的做法,亦可對症下藥,所以如果醫生不驗清楚就開藥,我並不建議。我的醫生也讓我選兩種藥,像避孕藥般都是每天吃一粒,一種是可以讓身體繼續來月經的,另一種就不會。我當時已是接近完全停經,當然不想再來過,我只想醫治更年期症狀,不是要繼續排卵啊!

醫生亦同時幫我做了乳房X光檢查(mammogram) (另外我年初已做了乳房超聲波),兩種乳房檢查合起來,就可以徹底為乳房的健康狀況構造一個起步點(baseline),以後若出現任何改變,都可以由這起點出發。噢,是的,乳房X光與超聲波,驗的東西與看到的東西是不一樣的,不能以一個完全取代另一個,所以好的婦科醫生,都會建議X光片與超聲波相隔,每隔一年做檢查。我一般都是在年度身體檢查時,一併把下盆腔與胸部的超聲波一起做,現在只需要其中一年改成做X光就可以了。這些我一向有做的身體檢查,令我對於開始HRT更有信心。盲目亂自行吃影響荷爾蒙的成藥,又不定期檢查身體,這種自我感覺良好的自欺欺人方法,絕不適合我。

大家當然最關心我服藥後的成果?我是約了醫生吃完一個月藥後去覆診的,開始服藥後一星期,一點成效都沒有!我還在每天苦惱為什麼會是這樣?還有什麼其他方法可以治病?怎料,就剛在服藥第14天,那一晚突然就沒有潮熱及心悸!是一次都沒有啊!!當然,還是會因為上廁所要起床,但一次都沒有被潮熱或心悖弄醒,這三幾年來可算是第一次,真的像奇蹟般出現。醫生為什麼忘了告訴我要等一段時間啊?令我白擔心兩星期。

自六月開始服藥到現在,潮熱及心悖都沒有再出現了,現在仍然不受控的更年期症狀,可以說就只剩下增重,這個做什麼都沒用,我現在已吃得很少,週末多數一整天只吃一餐,上班日就吃兩餐。失去了體內那種獨有令我新陳代謝率激快的荷爾蒙後,我已變成一個不吃也會胖的人。由XS碼變為M甚至L碼,我已接受了。關於體型的事,自己接受自己最重要,以前活得像厭食症的我如是,現在也如是。都瘦了四十幾年,就胖胖地過餘下的日子吧。不過大家也不要因為我的情況,而對更年期感到害怕。我身邊很多朋友都正值更年期,沒有一個症狀像我這樣嚴重,有些安然渡過什麼都沒發生過。

除此以外,我在年初的身體檢查驗出高血壓,也開始長期服藥,服藥後血壓回復正常也從來沒有不舒服。另外體檢時同時發現了一小點在胰臟(pancreas)末端,因為胰臟是被肝臟全遮蓋住的內臟,而且胰臟出現痛患時,初期大部份是沒有症狀的,到發現出問題時已是晚期,很多時幾個月內就完蛋。所以醫生轉介我首先去CT Scan,都是看不清楚後就再轉介到內科,在七月底做了MRI,報告結果算正常,胰臟是有那一點損傷/病變(lesion),不過太細小形狀不奇怪(2mm),專科醫生說除了每隔一兩年再做一次MRI看看有沒有改變,就不需要擔心(坦白說我一直都不擔心)。做一次MRI的好處,是是順便看到自己的肝、腎等附近範圍的器官都正常,又買多個心安。

以上就是我在過去一年,身體上出現的狀況,最感恩的是,我身體很少不適(年初更年期狀況例外,但那也不是痛楚),基本上不會傷風感冒什麼這裡痛那裡痛,活到五十多歲,每年都能健康正常地過,除了覺得自己好運之外沒有其他。

至於家人,最近發生的,可算是母親可能患癌,前一兩年在身體檢查時,都開始檢出一些指數異常,最近覆診時情況變差,這一兩個星期應該會有更詳細的報告。幸好她也沒有不適,每次都是因為檢查才發現這發現那,算是不幸中之萬幸。如果真的是患癌,就再因應情況(年紀/病情/個人意願等等),再去討論決定吧,現在未知詳情我也不是她本人,可以有的想法不多。是不是父母家人都好,我一向認為人總有一死,她八十多歲身體一直都不差,如果有病患,唯一希望就是痛楚減低生活質素不要下滑太多,除此之外我沒有什麼想法。

原本沒有想過一年的回顧文章要分開寫,不過身體健康這一項已佔了很長篇幅,其他的下篇再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