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計最嚴重的身命與健康,因要保持社交隔離,減少互相感染機會,一切平時被視為理所當然那種人與人的互動與聚集,例如上班、上學、親友聚會、社群娛樂、康樂、旅遊甚至宗教活動,全部都受不同程度影響。
不能見面,又扣除了所有通勤的時間,時常呆在家,瞬間內無論老中青少年,空閒的時間都增加不少。
大家應該有留意到,以億計的人,空閒時間都多了,呆在家除了上網,就是上網,而在網絡上出見的各種黑暗面,例如Youtuber暴增但質素差,有不少Youtuber因為想增加點擊率而做假,酸民以幾何級數增加,網絡霸凌非常嚴重等,都是大家閒在家沒事幹弄出來的。也因為現在大部份市場商品的宣傳廣告費用,全落在網絡上,那是一筆非常巨大的資金,因始想分一杯羹的會無所不用其極,而大部份人都是無知,也不加思索地被影響的,為了刷存在感在評論或留言上跟紅頂白的大有人在。
我只希望,大家閒在家沒事幹時,即使在網絡上看到什麼,即使看似很有道理很合聽很支持,都先深呼吸退一步。你不是時間多嗎?與其花時間在一直看同一個想法同一種理據,令自己愈來愈被洗腦,不如花在看相反的,或去看別的。不去參與不去支持也沒什麼大不了,大家到最後都只是一個網絡上的別名罷了,不要這麼容易被人利用,被人牽著鼻子走。
(題外話:防彈的歌迷,如果有留意這次發行Dynamite,被唯飯或本命飯引發的各種極度無謂爭吵,對這次原本應該是防彈給飯活力及喜樂的禮物,現在變成大部份飯被一少群"有心的腦殘"牽著鼻子爭吵,你或許會意識到我上面說的黑暗面是什麼。OT7也不要曲解什麼叫“公平”,公平不是平分,如果這個世界真的要玩“絕對平分”,那麼所有韓團應該有相同演出時間,每個偶像不論所屬公司賺的錢要一樣,演出次序應該用抽籤,也不可以排名次,不可以有任何音樂榜....... 等等。你只選擇一樣東西來吵平均分配,那不是因為對公平的追求,而只想利用公平這個大義凜然的概念去迎合自己個人愛好而已,大家回去好好讀書才去用“公平”、”公義”這些詞彙吧。幸好西方飯,尤其是美國飯,年紀較大亦對這些自己沒資格給意見的分配爭吵沒大興趣,繼續專注打榜。另外你們真的一點不用擔心美國飯的實力,對於我們這些中年飯來說,買二百首Dynamite也只不過是百多美元,跟平時買件演唱會周邊外套差不多吧了,不算什麼。你們要慶幸的是美國阿米,30歲以上的在職及媽媽飯,應該是全球最多,我們大部份都不用問家人拿錢或省著用的,今次還有額外的預售渠道不用單靠iTunes,我見到的美國米都是幾十幾十首買的。其他韓團在美國的飯其實仍是很少,而且屬舊式年輕飯多,可花費的錢有限,網絡上其他團的飯可能很吵,但她們都不是美國人,絕大在部份是東南亞或者有些是南美飯,不會影響到Billboard的,就由她們吵不用理會。)
以下是另一個話題。
說起這疫情,香港的第三波差不多就過去了。近一個月死亡病例增加很多,大家只看數字應該嚇怕吧。我昨晚用了些時間,整理了截至8月29日,香港武漢肺炎死亡個案的一些資料:
個案
|
死者
姓別
|
死者
年齡
|
個案
|
死者
姓別
|
死者
年齡
|
個案
|
死者
姓別
|
死者
年齡
|
個案
|
死者
姓別
|
死者
年齡
|
1.
|
M
|
39
|
23.
|
F
|
72
|
45.
|
F
|
90
|
67.
|
M
|
80
|
2.
|
M
|
70
|
24.
|
F
|
64
|
46.
|
F
|
89
|
68.
|
M
|
85
|
3.
|
M
|
80
|
25.
|
M
|
94
|
47.
|
M
|
63
|
69.
|
M
|
88
|
4.
|
F
|
76
|
26.
|
M
|
63
|
48.
|
M
|
82
|
70.
|
M
|
87
|
5.
|
F
|
75
|
27.
|
F
|
71
|
49.
|
F
|
82
|
71.
|
M
|
85
|
6.
|
F
|
78
|
28.
|
M
|
84
|
50.
|
F
|
86
|
72.
|
M
|
81
|
7.
|
F
|
72
|
29.
|
M
|
71
|
51.
|
M
|
86
|
73.
|
M
|
79
|
8.
|
M
|
55
|
30.
|
M
|
80
|
52.
|
M
|
78
|
74.
|
M
|
95
|
9.
|
M
|
92
|
31.
|
F
|
76
|
53.
|
M
|
90
|
75.
|
M
|
86
|
10.
|
M
|
74
|
32.
|
F
|
95
|
54.
|
M
|
85
|
76.
|
M
|
69
|
11.
|
M
|
91
|
33.
|
M
|
80
|
55.
|
M
|
71
|
77.
|
F
|
81
|
12.
|
F
|
95
|
34.
|
F
|
74
|
56.
|
M
|
79
|
78.
|
M
|
91
|
13.
|
M
|
83
|
35.
|
M
|
70
|
57.
|
M
|
79
|
79.
|
M
|
78
|
14.
|
M
|
87
|
36.
|
F
|
82
|
58.
|
F
|
82
|
80.
|
M
|
70
|
15.
|
F
|
90
|
37.
|
F
|
76
|
59.
|
F
|
87
|
81.
|
M
|
75
|
16.
|
M
|
94
|
38.
|
F
|
84
|
60.
|
F
|
79
|
82.
|
F
|
65
|
17.
|
F
|
82
|
39.
|
M
|
86
|
61.
|
M
|
76
|
83.
|
F
|
92
|
18.
|
M
|
89
|
40.
|
F
|
92
|
62.
|
M
|
81
|
84.
|
F
|
82
|
19.
|
M
|
86
|
41.
|
F
|
91
|
63.
|
M
|
94
|
85.
|
F
|
98
|
20.
|
M
|
85
|
42.
|
F
|
88
|
64.
|
M
|
86
|
86.
|
M
|
59
|
21.
|
M
|
88
|
43.
|
M
|
60
|
65.
|
F
|
93
|
|||
22.
|
M
|
77
|
44.
|
F
|
88
|
66.
|
F
|
79
|
個案 1 – 8 : 2020年1月至6月確診
個案 9
– 61 : 2020年7月確診
個案 62
– 86 : 2020件8月確診
大家看到以上列表,第一個印象是什麼?請不要罵我,我在整理這個列表時,第一印象是,噢,香港人真是很長壽。接近90個死亡個案,佔九成都是70歲以上患者,即使加上60歲以上的,當中絕大部份是長期病患者,也有大部份是來自老人院組群。報導亦有說過,如患者有腦退化症(dementia or Alzhemier's),死亡率會高,我想可能是太遲表達身體不適,或療程時也不能清楚溝通。
至於那三個標誌紅色,年齡低於60歲的死者,前兩個都是外來輸入個案,還記得農曆年前由武漢回港,獨自困在家不求醫的糖尿病患者嗎?第8號個案是住在菲律賓的中風病患者,在當地感染肺炎病發後已達嚴重情況,由醫療包機緊急運來港的之後一日死亡。而最近期的第86號個案,就真是這次第三波的本地個案,但患者8月16日有肺炎病徵後,一直不求醫亦不想去接受測試,直至8月26日在家昏迷,送院搶救不治後才確診的。
我在這裡擺放數據,說這些的目的是什麼?就是想告訴大家,無知非理性地對疫情的恐懼,而引至情緒上或日常生活受過度打擾,實在是無必要的。
我不是說70歲以上的長者,他們的生命不寶貴,但大家不知道亦永遠不會知道的,是每年長者因流感,因支氣管炎,因喉炎而引發的肺炎或其他感染,會有幾多死亡個案。如果你有時間去細心看每個死亡個案的資料(我有看,我還看了兩個資料整理網頁),八九成死亡個案有長期病患,但其他患者由確診至出院的過程,有些少於兩星期,有些是一直沒病徵直至出院(但因為要等待兩次陰性測試結果才可出院)。
現在無論市民自律,或政府官方的防疫方法,對經濟民生過度影響之餘,亦沒有針對性。高危群組沒有特別被照顧,沒有提醒家有同住長者的家庭要注意的地方,沒有針對老人院探訪、職員上班、醫護人員進入診治的特別安排。但就一刀切關閉這些,關閉那些,最好大家無限期把自己及家人困在家內,青少年不上學無所謂,成人不上班無所謂,失業也無所謂,政府因為這次肺炎趁機加緊管控市民也一樣無所謂。
生命當然是最寶貴的,但我們也不會因為怕撞車撞機,而不乘坐交通工具,不乘 飛機去旅行啊!大部份人也不會"純粹"因為怕感染甲型肝炎,而不去吃生蠔,患甲肝也很大機會要入醫院的。這裡最重要但大家最忽略的,是風險評估及風險管理(risk assessment and risk management)。我最最不明白的,是香港人很抗拒打流感針,但就心甘情願接受這場肺炎對社會影響這麼大,每年流感也死不少人呢!對每件事情做與不做,兩邊所承受的風險,兩邊會導致的後果,好像沒有人留意或介意。我絕對相信,第86號個案,如果不是過份恐慌而不敢及時去求醫,而選擇在家病發10日,現在應該會少一個死亡個案(他一家五口三個感染了,而且都是相約日子有病徵的,但三個都不去求醫,亦是他死後確診時其餘二人才被確診的,而沒確診的小兒子已擁有抗體,應該是被感染了沒病徵已自動產生抗體。)
其實,樂隊與酒巴組群109個患者,由0歲至77歲已全部出院,就算是最近七月因慶祝回歸宴會引發的41個稻香酒家組群,也只剩下兩個長者(72及86歲)未出院。當大家知道香港七百多萬人口,每日進出各醫院接受各樣病患診治的人數,再去分析武漢肺炎的風險、死亡率,才去評估應該如何針對性地防疫,這才是大家可以幫助整個城市如何在最低影響下渡過這場疫症,如何繼續與疫症共存的,及準備永遠與它共存的唯一出路。(我自己完全沒科學根據的想法,是COVID-19病毒會像流感一樣轉變,這一年有效的疫苗,明年或者沒用,疫苗亦要每年更新,想打的去打,不想打的就自己計算患病風險及痊癒機率。)
我個人非常非常抗拒一窩風的非理性恐慌、以及因為這種恐慌而跟紅頂白式或紅衛兵式的霸凌。自這場疫症開始到現在,我的生活一直是一模一樣地過,無論第一第二第三波,我都照樣外出吃飯逛街購物,跟朋友見面(小組兩三個的),當要上班時就上班,我還剛在週五戲院重開第一天就獨自去看《屍殺半島》。唯一的分別,是我們少見了父母,自一月底至今,我們只見過父母兩次(2月中開年飯及7月初飯聚沒有限人數時),但大家也會在家族聊天室更新近況,我媽還不想一直拖延,而去醫院兩次做白內障手術呢。
我自己的防疫措施 ,一直只有兩個,從三月起外出帶口罩,及每次在外邊回家或回辦公室後洗手,噢,最近一個月加了在外要吃東西之前,先用消毒液搓手。除此以外,我什麼都不做,我不會把在外邊穿過的衣服立即拿去洗,我不會特別消毒任何在外買回來的食材或東西,我沒有用稀釋漂白水抹過任何家具地板或倒入廁所污水道(連沙氏時我也沒有這樣做,現在更不會,我家連漂白水也沒有)。當然,我可以這樣,因為我獨居,絕大部份時候是一個人的,而說到最後,就是我不太怕受到感染,起碼沒有比感染每年的流感更怕。
不過,我知道我寫什麼,整理多少資料,不想聽,不同意的大有人在,你就當我自己在發牢騷吧!
大家看到以上列表,第一個印象是什麼?請不要罵我,我在整理這個列表時,第一印象是,噢,香港人真是很長壽。接近90個死亡個案,佔九成都是70歲以上患者,即使加上60歲以上的,當中絕大部份是長期病患者,也有大部份是來自老人院組群。報導亦有說過,如患者有腦退化症(dementia or Alzhemier's),死亡率會高,我想可能是太遲表達身體不適,或療程時也不能清楚溝通。
至於那三個標誌紅色,年齡低於60歲的死者,前兩個都是外來輸入個案,還記得農曆年前由武漢回港,獨自困在家不求醫的糖尿病患者嗎?第8號個案是住在菲律賓的中風病患者,在當地感染肺炎病發後已達嚴重情況,由醫療包機緊急運來港的之後一日死亡。而最近期的第86號個案,就真是這次第三波的本地個案,但患者8月16日有肺炎病徵後,一直不求醫亦不想去接受測試,直至8月26日在家昏迷,送院搶救不治後才確診的。
我在這裡擺放數據,說這些的目的是什麼?就是想告訴大家,無知非理性地對疫情的恐懼,而引至情緒上或日常生活受過度打擾,實在是無必要的。
我不是說70歲以上的長者,他們的生命不寶貴,但大家不知道亦永遠不會知道的,是每年長者因流感,因支氣管炎,因喉炎而引發的肺炎或其他感染,會有幾多死亡個案。如果你有時間去細心看每個死亡個案的資料(我有看,我還看了兩個資料整理網頁),八九成死亡個案有長期病患,但其他患者由確診至出院的過程,有些少於兩星期,有些是一直沒病徵直至出院(但因為要等待兩次陰性測試結果才可出院)。
現在無論市民自律,或政府官方的防疫方法,對經濟民生過度影響之餘,亦沒有針對性。高危群組沒有特別被照顧,沒有提醒家有同住長者的家庭要注意的地方,沒有針對老人院探訪、職員上班、醫護人員進入診治的特別安排。但就一刀切關閉這些,關閉那些,最好大家無限期把自己及家人困在家內,青少年不上學無所謂,成人不上班無所謂,失業也無所謂,政府因為這次肺炎趁機加緊管控市民也一樣無所謂。
生命當然是最寶貴的,但我們也不會因為怕撞車撞機,而不乘坐交通工具,不乘 飛機去旅行啊!大部份人也不會"純粹"因為怕感染甲型肝炎,而不去吃生蠔,患甲肝也很大機會要入醫院的。這裡最重要但大家最忽略的,是風險評估及風險管理(risk assessment and risk management)。我最最不明白的,是香港人很抗拒打流感針,但就心甘情願接受這場肺炎對社會影響這麼大,每年流感也死不少人呢!對每件事情做與不做,兩邊所承受的風險,兩邊會導致的後果,好像沒有人留意或介意。我絕對相信,第86號個案,如果不是過份恐慌而不敢及時去求醫,而選擇在家病發10日,現在應該會少一個死亡個案(他一家五口三個感染了,而且都是相約日子有病徵的,但三個都不去求醫,亦是他死後確診時其餘二人才被確診的,而沒確診的小兒子已擁有抗體,應該是被感染了沒病徵已自動產生抗體。)
其實,樂隊與酒巴組群109個患者,由0歲至77歲已全部出院,就算是最近七月因慶祝回歸宴會引發的41個稻香酒家組群,也只剩下兩個長者(72及86歲)未出院。當大家知道香港七百多萬人口,每日進出各醫院接受各樣病患診治的人數,再去分析武漢肺炎的風險、死亡率,才去評估應該如何針對性地防疫,這才是大家可以幫助整個城市如何在最低影響下渡過這場疫症,如何繼續與疫症共存的,及準備永遠與它共存的唯一出路。(我自己完全沒科學根據的想法,是COVID-19病毒會像流感一樣轉變,這一年有效的疫苗,明年或者沒用,疫苗亦要每年更新,想打的去打,不想打的就自己計算患病風險及痊癒機率。)
我個人非常非常抗拒一窩風的非理性恐慌、以及因為這種恐慌而跟紅頂白式或紅衛兵式的霸凌。自這場疫症開始到現在,我的生活一直是一模一樣地過,無論第一第二第三波,我都照樣外出吃飯逛街購物,跟朋友見面(小組兩三個的),當要上班時就上班,我還剛在週五戲院重開第一天就獨自去看《屍殺半島》。唯一的分別,是我們少見了父母,自一月底至今,我們只見過父母兩次(2月中開年飯及7月初飯聚沒有限人數時),但大家也會在家族聊天室更新近況,我媽還不想一直拖延,而去醫院兩次做白內障手術呢。
我自己的防疫措施 ,一直只有兩個,從三月起外出帶口罩,及每次在外邊回家或回辦公室後洗手,噢,最近一個月加了在外要吃東西之前,先用消毒液搓手。除此以外,我什麼都不做,我不會把在外邊穿過的衣服立即拿去洗,我不會特別消毒任何在外買回來的食材或東西,我沒有用稀釋漂白水抹過任何家具地板或倒入廁所污水道(連沙氏時我也沒有這樣做,現在更不會,我家連漂白水也沒有)。當然,我可以這樣,因為我獨居,絕大部份時候是一個人的,而說到最後,就是我不太怕受到感染,起碼沒有比感染每年的流感更怕。
不過,我知道我寫什麼,整理多少資料,不想聽,不同意的大有人在,你就當我自己在發牢騷吧!
我覺得自己算幸運,因去年舊屋第n次漏水而搬遷,在舊居wfh的話,兩個人加埋都幾逼下,又如果今年至漏水,搬屋會困難許多,加上藥力影響,留家工作始終較舒服,同樣原因,今年本身亦沒太多旅行計劃,不過,當然也想疫情早日過去,希望疫苗普及後,“大家”都會積極去打預防針。雖然妳膽生毛,但都要好好保重呀!:)
回覆刪除我真係一啲都唔驚,亦無驚過。最衰香港人會好歧視曾確診嘅康復者,所以唔會好似外國咁,無人敢出嚟訪問或者分享患病經歷,無論係輕微病徵或重病有後遺症都好,愈多當事人分享件事,一般市民就更能夠在得到更多資訊下做判斷。
刪除防彈那件事,我看了真的覺得好笑,根本是無事生非
回覆刪除如果我是他們的本命,看他們鬧成這樣才傷心
唯飯重來都無為過自己喜歡的藝人著想過。
刪除我身邊啲人都唔係好驚,做好防疫措施就得,生活都要照樣過㗎。不過最記得就係疫情下政府叫啲人去「郊野公園」食飯,同埋同啲年輕人將「洗碗都係工作經驗」😂
回覆刪除其實政府官員腦殘亂說話,差不多每個國家都有,可能即使應該是見慣世面的政客,面對這個全球性又漫長的世紀災難,都招架不住。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