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0/2016

如何冷靜? - 下篇

上回提到,我認為一個人脾氣好與壞,思想行為是否冷靜,七八成來自天生/成長環境,可能青少年時已固定下來,之後想改變的範圍與程度都有限。

但是否因為難就放棄呢?那真要看你自己的決心了。容易發脾氣,容易激動的你,因為這個狀況,在工作上、日常生活上、感情上,得罪過幾多人?傷害過幾多人?有多後悔?對你期望的結果做成反效果,你介意嗎?如果可以改善一點,你願意付出一點努力嗎?

我只是用我覺得有效的方法。我要說明一點,這些方法不是我一開始就知道,或覺得有效的,也不是我主動為了控制脾氣或者加強理性而使用的。反而,是因為我已經設定成這個模樣,而發現間接對令自己冷靜、不發脾氣有幫助。說清楚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這幾個方法,都不是可以一步登天,不可以像按個鈕一樣,立即阻止要發的脾氣。

() 眼界 (vision)

一個人想擴展自己的眼界,當然不是為了改善自己發脾氣(如果這樣想真的有病)。我從小到大,都對香港以外的地方的歷史、文化、時事感興趣。我指的香港以外,不單只是歐美發達國家,對其他亞洲國家,中東地區也感興趣。

以前未有互聯網時,靠書籍,靠報紙的國際版,靠電視的國際新聞,一般市民好像更能掌握世界發生的大事。現在有了互聯網,每段新聞都可以選看或不看,見標題陌生或沉悶就不按進連結,而且被更多五花百門的軟性新聞吸引住,在有限的時間,都用盡在八卦或智性較低的題材上。有深度的新聞內容,也因為不能與軟性新聞或嘩眾取寵的報導競爭,都在主流被淘汰了。

題外話:現代人,不論年輕或中年人,對國際新聞或文化的認知,真的比我年輕時差好多。我時常和同事吃午飯時會提到這句:the whole world has dumbed down A LOT!  你見英國脫歐投票、美國總統大選,或者是香港前陣子的立法會選舉就知道。人自私想保護自身利益不理人死活,這當然是原因之一,但我亦認為,因為大部份人在過去十年八載,愈來愈滿足於愚昧的狀態,不想動腦筋,完全放棄獨立思考(因為懶不想自己做功課),變成愈來愈容易被大商家、傳媒、政客或遊說組織操控(manipulate)又不覺得有什麼問題,這才是更大問題。

這幾日,美國東南岸就因為一個颶風Matthew到臨,要強制疏散沿海200萬人!所謂「強制疏散」,是被要求臨時向內陸遷移100/160公里(香港陸地總長度由東至西只有19/30公里)!是200萬不是2千或2萬,當中包括老公的舅父及我一個同事仍留在Florida的太太,同事已說不敢想像完事後再回家,自己的家園會變成怎樣。即使是來自常受颱風影響的香港、台灣或其他國家的讀者,你想像得到這個規模嗎?對不起,州政府雖然下達了強制疏散令,但是不會為你的交通、住宿、旅程消費提供任何協助的。

我寫這些不是要你去付出什麼支援或關懷其他人,你對叙利亞阿勒頗(Aleppo)每天有幾多平民被炸掉炸死,南美海地和南韓慶州及釜山前兩日因颱風水災有多少人物財物死傷,又或者前一陣子土耳其軍事政變失敗後,總統濫殺濫捕等等,完全無動於衷都沒問題。

愈扯愈遠.....我想說的是,擴闊視野或擴展世界觀,即使你只是當八卦來填時間,單只達到「認知」這一步,其實已經好足夠。對世界認知愈多,你自然會愈了解到,你生活在一個相對和平安全衛生、天然災害有限、沒有獨裁政權的環境下,就算不偷偷暗笑好彩,起碼在投訴埋怨怪這怪那時,都不會那麼理所當然理直氣壯。

()代入 (substitution)

與其說代入是substitute,更準確的描述是“walk in someone’s shoes”

這可以是繼擴展視野之後的延續,也可以是單獨的鍛鍊。代入他人處境或想法這鍛鍊,當然不是你與人爭吵,想發脾氣時去做,那是沒可能的。

你可以說這是「鍛鍊」,也可說不是,因為對某些人來說很容易做到,但另一些人卻很難,而我,可算是前者,我是很容易代入的人。有時在此提起老公兩個女、前妻或者其他親人的事,有讀者會問我,為什麼可以這麼冷靜態然,我就是在空閒無事做時,多問我老公她們的事/歷史,見到他們時觀察他們,然後自自然然就會想像,他們是在什麼年代及環境下成長和生活的,如果自己是他們會是怎樣?當然想像後也不等於我會跟他們做出相同選擇,也不等於我會變成認同他們,但起碼在發生衝突的瞬間,因為之前的代入,我覺得真的會減少「火遮眼」、直接黑面或惡言回應的機會。

因為代入,不是問「如果我是你,在這情況就不會像你這樣」;而是「如果我是你,有你相同的成長背景及認知,我也可能有你一樣的想法/反應」,這對於容易向身邊人發脾氣的人最有用,有時候你重複的所謂道理,對對方來說,可能從頭到尾都是外星語,因為以他(們)的背景及認知是無法理解或接受的。

也不是只可以代入認識的人,不認識的也可以。例如:我很喜歡小朋友/青少年,覺得自己未能成為媽媽,有些遺憾。雖然我未必會是一般的媽媽,但我有信心我會是個好媽媽。而且我相信我老公也能輕易考到門薩會資格,有時會好奇,兩個IQ高的人的後裔會是個怎樣的孩子?尤其是前5-6年,算是可生育的尾期,這遺憾可惜感更強,但我尊重老公的意向,因為我深信如果雙親仍在,養兒育女不是單一方的投入就可以。

那我是否就沉積在這個終身遺憾中,覺得個世界欠了我一日到黑怨天尤人?我不能成媽媽,純粹是因為我自己的選擇,絕對不能怪我老公。況且,跟那些也想做媽媽,但因為不育或其他生活環境原因而做不到媽媽的個案不同。試代入那些一直努力想懷孕的女士們,要承受的身體、心靈、經濟創傷及壓力多嚴重!一想到這樣,我就覺得即使自己不是媽媽,也是幸運的一群。這不是阿Q,阿Q是自我欺騙,我只用代入,令自己不要將自己的遺憾無限放大。

所以,如果你有時常接觸的人和事,容易令你發脾氣,或令你容易變得敏感非理性,不妨試下代入他(),但我要強調,代入要「事前」做,最好見不到他們時心平氣和地做,否則是很難代入的。

()區分/隔離 (compartmentalize)

Compartmentalization是一個心理學名詞,一般是指自我防衛機制(defense mechanism)的一種,就是人為了避免一些心理/精神上負面情緒的出現,而有意或無意地自我區分/隔離的調整,尤其是當腦裡出現矛盾的意識或認知時。在網上找到一些自我區分例子:工作量沉重,但下班後不把工作壓力帶回家,一些醫療人員要為患者進行違反自己宗教信仰的治療,甚至是軍人從戰場回國後,再展開一般人的正常生活。

但我在這裡寫的區分/隔離,不盡是用在以上講的自我防衛機制,而是更廣泛的看事看人的習慣,尤其是集中於理解關於自己自身的事情上。每天跟我吃午飯的同事說,我自我區分的能力異於常人地高(可能跟他們的太太們相比吧)。當然,如果你本身是一個理性的人,在接收任何資訊時,能自我區分的能力應該是會比較高。

我的自我區分,說得準確一點,是像「抽離」多一點。長期讀者應該感覺得到,即使我寫一些非常私人的經歷、感想或感情時,都好像是在描述別人的事一樣。其實不只是寫文章,我真人跟人對話時,也是這樣,即管那是剛發生的事也一樣。這也不單只限制在「負面」的事,即使是在我身上發生好消息好事,我也是一樣的抽離。抽離或自我區分,並不等於逃避,也不等於無視,區分了出來的仍會存在,要處理的好消息與壞消息仍需處理。

至於如果可以將自己的事,當作他人的事般冷靜處理?那,首先,要將自己的思想範圍擴大。基本上,我腦內的思考模式,已設定為「辯証法」思考(dialectical thinking)。辯証法是一個哲學詞彙,是一種化解不同意見的邏輯論證過程。但我當然不想嚇走大家講得太複雜,你有聽過「正、反、合」思想方法嗎?

先將你對一件事的直覺意見、想法等等設定為「正」,在得到每一個「正」的想法時,同時考慮它的相反,得到「反」。即管去想像,其實生活上的種種情況,都有極端的兩面。第三個過程就是將正反兩個極端意見進行整合(unity of opposites),得出「合」。但這是一個不會停止的過程,得出了「合」的後,將這「合」變成下一個「正」,再考慮「反」,又再整理得出第二個「合」,這個過程不停重複。更簡單地說,就是在自己腦內進行沒有勝負,永不停止的辯論比賽。

要將日常思考方式變成這樣好難嗎?如果想一步登天的話當然難。不要想得太複雜,就在心境平靜時,找一件已過去的事,對你心情及想法有大影響的事(戀情、學業、事業、健康),以當時總合了的想法或意見,用正反合這個方法當練習般試一次。如果仍覺得難,就找件無關痛癢的事,甚至與自己無關的事,來一次正反合。

愈理性冷靜的人,以辯證法思考愈容易,但這也可算是雞蛋與雞的問題,因為愈訓練自己用辯性法思考,你亦會愈來愈理性冷靜,這是一個互維互助的循環。多用辯證法思考,也令你更容易做到之前提過的「代入」。

總結:

如果你以為我這篇,是寫「如何對著老公/小孩/同事不發脾氣?」,又或者有什麼冥想呼吸運動幫助壓止怒氣攻心,非常抱歉,浪費了你一些時間。

以上寫了幾千字,想說的其實好簡單。首先,三種素質的最終目的,都不是為了控制脾氣,而是你愈做得到以上幾項,就會有意外的副作用:人會比以前理性,遇到不如意或衝突時會冷靜好多,也可減少脾氣發作。其實以上寫的幾點,即使做到任何一樣,又或者三樣都開步慢慢邁進,對任何一個人的成長都是好事。

第二,亦都是最重要的一點,無論是以上這三點,抑或是任何其他對付臭脾氣方法,想達成的目的,到最後都只是這一個:把自己的重要性放低。人容易失理性,容易小小不順不如意,就肆無忌憚是發洩,說到低,就是覺得自己太重要(包括自尊、面子、個人利益甚至自己相信的道理等等),腦裡設定“default”只有自己,也不能夠看遠看闊一點,只被眼前一個焦點、一個瞬間遮蓋。

我從小到大都是一個有自信的人,但自信不等於自大,也不等於將自己重要性放大。我一向都不介意輸,現在甚至不介意被人誤會或委屈。其實愈將自己的自我放得低,愈容易排除瑣碎的雜念,愈容易集中及堅持重要及核心的原則。要明白,你要堅持的,是對自己的堅持,不是為了說服別人。

噢,腦開始「實」,不再寫了,因為好像不停重複著,希望沒有浪費你們的時間。





12 則留言:

  1. Ceci, 你這篇寫得非常精彩!希望有多的人,尤其年青一輩細心閱讀和嚐試理解。我解讀Unity of opposite是一種協調,compromise吧。至於dumbed down, 你舉英美的例子有其獨特的歴史和政治因素,我也能理解他們選擇背後的理由。

    回覆刪除
    回覆
    1. Unity of opposites不純粹是compromise,dialectical thinking的原意,是要尋求「真理」"truth",在整合兩個極端意見時,是要進行兩方一些排除不能驗證的東西(例如偏見),經過多次整合次後,接近真理嘅距離愈近。不過,以我以上寫嘅目標,簡化咗好多的話,都可以係一種協調。

      刪除
  2. 工作關系,我經常要同d arrogant嘅人接觸,好彩嘅係多數都係通過電郵可以等我有得抖下氣至回應佢地嘅有理或無理要求,有時覺得想唔發火除咗代入仲要做軟皮蛇。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對於好無理嘅人,我比較無問題,可能我真係實在太臭串,如果面對面的話,我多數只係對住佢哋展示一個你太無稽嘅恥笑表情。

      其實我最唔好脾氣算係返工時,對住啲唔負責任嘅同事,都唔係日日都可以當無事發生過。

      刪除
  3. You definitely have a growth mindset. You are somewhat of a pessimist yet grateful. A very interesting combo.

    The whole world has dumbed down A LOT! <--- It was eye gouging to watch last month presidential debate. It's hard not to tune them out.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會感恩嘅消極者...真係咁少咩?我覺得我身邊都有唔少呢類朋友,其實對世界同世情睇得比較透嘅人,應該都會有相類似諗法。

      刪除
  4. 以前覺得同年齡都有關係。 但原來好多人老咗仲脾氣差咗。
    睇完CECI你嘅分析更加明白。

    回覆刪除
    回覆
    1. 年紀愈大,自己想法愈固定,愈難接受其中人嘅意見,代入更難做得到。

      刪除
  5. hello Ceci, 很多謝你花時間在這題目上。你知識広博但沒有被自己オ華冲昏頭腦。我相信你有ー顆同理心、所以你受到尊重尊敬。你的總結裡第二点、是我要找到的重点。這両篇上下集我要印刷下来、慢慢消化。感謝你。

    回覆刪除
    回覆
    1. 唔駛多謝,我多謝你幫我搵寫blog題材呢!

      同理心其實都可以鍛鍊出來,多「代入」,自然容易同理。

      刪除
  6. 感謝ceci的分享。偶爾路過你的blog, 看到你寫的這篇實用文章,要感謝你的分享。做人需要有思考,而我一直比較缺乏這方面的發展,你所說的三個方法:擴闊視野、代入、抽離我會運用多點,幫助改善個人素質。以前我因為覺得報紙和電視新聞不斷重複發出天災、人禍等等資訊,覺得太多負面訊息不斷壓過來我會很不開心,所以長期拒絕接收;而且,新聞報紙有太多短篇資訊,覺得非常雜亂,大腦process不了,看了但未必retain到什麼(我multi-tasking似乎非常不濟,工作時絕對不能有同事在旁邊聊天、聊電話等)。但我想之所以覺得一大堆短篇資訊非常雜亂,是因為我不去進行思考,把各樣事情關聯起來,現在可以開始嘗試進行這樣子的訓練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做人需要有思考....現在已經沒有太多人覺得這是一回事了,懶,應該是最大原因吧。

      也不一定要接收很多資訊,其實如果找到自己覺得特別有趣或容易投入的認真鑽研,又或者只是在各範圍懂點皮毛,都各有好處。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