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9/2021

你要防疫,還是要物資?

我現在都很少寫時事性文章,不過這個題目,我想寫一寫,因為這影響地球上每一個人,包括正在閱讀此文章的各位。

我時常在推特,都會看到阿米們不停埋怨,想買周邊但官網不是不寄這個國家就是不寄那個國家,到可以買了,國際運費又高到恐怖的程度,真的連這些都克服了,買下的東西不是遲遲不寄出,就是預定的發貨日期不停延期,總之,要買到及收到周邊,簡直是奇蹟一樣。當然,亦有不少阿米,把高昂的運費歸咎成防彈公司HYPE的貪婪。

在疫情較早期時,我都寫過丁點關於國際物流,在武漢肺炎肆虐初期時受到的影響,因為那時各國突然關國境,全球的客運航機,差不多都停飛,而跟著這些原本上面載人,下面載貨的的載貨量,就一夜之間消失了。亦因為當時全球對防疫設備如口罩、消毒設備及消毒液、醫療設備等等都出現搶購搶運的情況,有自己機隊的國際空運物流公司如DHL, Fedex, UPS等等,其速遞/空運費用,也瞬間以倍數急升。

我時常都聽到人埋怨,為什麼現在郵局這裡不能寄,那裡又不能寄。大家好像忘記了,一般郵局的空運價格,是已限死不能隨便更改的。現在客運量大減,剩下的都是要所有商人以海鮮價競投的,你覺得香港郵政出的價錢,跟其他可向顧客隨便上調運費的商人能比較嗎?之前HYPE很長時間不供貨給馬來西亞及台灣的阿米,並不是因為什麼防疫限制,其實大家都知道韓國仍是有貨物可到該兩國,只是因為日常來往兩地的航班太少了,HYPE根本不能以大家可接受的價錢拿到空運量。香港沒有停過,因為幸好我們來往首爾的航班一直未停過,而且每日都有幾班直航機。

不經不覺,大家在疫情底下生活都差不多兩年了,疫苗又已在年初,在某些國家開始打得到了,大家以為國際物流的情況應該有改善了吧。

事實與大家的期望,相反了。

不知大家有沒有留意,這幾天英國因油站缺汽油而令車主周圍找油,前幾天美國Costco也對一些生活必須品限購,亦有媒體報導,呼籲美國人要現在就完成購買聖誕禮物的,以確保在聖誕節前收到貨。來我這裡看文章的訪客,可能很多都年紀尚輕,仍未需要負責一頭家的日常開支,但亦可能聽過今年的通脹嚴重,這是因為所有商品的原材料支出上升,也是因為運輸費用的上升,有時因為運費已高於售出商品後的盈利,所以直接不製造/不售賣了。例如來自美國的新奇士橙,今年差不多絕跡於香港(生果很重售價又平),我前陣子在街市見過,一個新奇士橙賣$2-30!淘寶更有假新奇士橙賣。

今日的CNN新聞網頭條,就是講國際物流,距離整個系統性崩潰的日子不遠了。因為我很想向平時不看國際新聞,不注意時事的讀者寫這個題目,就把這文章的一些東西翻譯在此。

因為防彈的出席,大家都知道這幾個星期,是聯合國大會舉行的日子。就在這個會期,幾個運輸物流國際組織,向聯合國大會發出公開信,呼籲各國政府恢復疫情前,物流業人士的行動自由(freedom of movement),及優先為全球從事物流運輸工作的僱員提供疫苗。聯署公開信的幾個國際組織來頭都不少,包括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Shipping (ICS), 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 (IATA), International Road Transport Union (IRU), International Transport Workers' Federation (ITF),它們總共代表著全球六千五百萬物流運輸業人士。

其實除了空運(客運)因為突然削減航班而有裁員,其餘海運陸運都出現嚴重缺人情況,文章指這是因為過去兩年,各國因為防疫,而長期對運輸從業員實行不仁道的措施,令願意繼續服務的員工愈來愈少。其中海運因為船員都是合約制的,疫情初期為免影響防疫及醫療物資供應,很多船員即使知道辛苦都續約,但這樣已過了一年多,物流組織表示年底前,會有不少船員因為怕聖誕節不能回家而不再續約。

過去一年多,各地因為封城,限聚,停工停學等等,大家的生活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不便與壞影響。但大家可能想像不到,因為各國防疫政策的不同,每月每日為大家運送日常生活所需的物流業員工,經歷的是什麼樣的日子,文章舉了以下這些例子:

~ 貨櫃船抵達一個港口,因上貨落貨,船員通常有幾小時甚至幾天的休息時間,船員可自由上岸休息/觀光/吃喝購物等。但自疫情開始,很多國家就禁止貨櫃船的船員,在抵岸後上岸,必須留守在貨船直至船隻離開為止。而即使一些船員因為要回家或轉換到其他國家的港口,一定要離船,不少國家(如香港),也限制他們的行動,主要是把他們隔離在酒店直至上飛機為止。我們一般人覺得,這是為了防疫必然要做的事,但對於船運從業員來說,上岸的休息時間,是他們幾星期待在海上的壓迫生活的一個平衡、一個期待。大家想像一下,就單只是連續幾星期,一日三餐都只可以吃船上設備可容許提供得到的食物,終於等到埋岸了,可以上船吃一兩餐正常飯,現在連這個期望都沒了。文章指,有船員試過整整一年沒上岸。

~ 另一個令船員拒絕續約的原因,是因為各國可能隨時關閉國境,船員即使已完成合約,理應可以從某港口乘飛機回家,但因封國,因突然停航,而被迫滯留在他方不能回家。在去年疫情高峰期,因為封國停航,而沒法正常轉移港口的船員達40萬人,更有船員因此而在原合約完結後的18個月被迫繼續工作。

以上情況雖然因年初開始接種疫苗,疫情稍為受控而有短暫改善,但出現Delta變種後,各國又再實施不統一,又即時執行的新防疫措施。

~ 因為不同國家,認證不同的疫苗,有船員被迫重複打不同牌子的疫苗,有船員甚至打了六劑疫苗。

~ 而亦因為全球疫苗供應不均,現時只有25%-30%的船員打齊兩針疫苗,因貨櫃船船員主要來自發展中國家如印度、菲律賓,疫苗供應有限。

~ 不同國家對貨車工人的防疫措施,也是令行業出現離職潮的原因。例如今年二月起,德國要求貨車司機入境時要有陰性測試結果。鄰國意大利為免一大埋司機在國境內滯留等測試,隨即實施同樣要求。這些安排,令很多司機要長時間,在沒食物沒醫療設備的情況下,停留在嚴寒氣溫不停做測試/等結果。

~ 上個月,就有船組人員,因為要進入新加坡港口修船,在七日內做了十次武肺測試。

~ 各國的抵步隔離政策,亦令不少船員、機師及空中服務員,每次回家都要在酒店隔離(香港是21日),當中大部份是無薪/使用假期。我就在YouTube見過空姐,只是做來回可能一/兩天的航班,而要每次在酒店隔離過的畫面。

以上種種,已沒提及各國因為疫情的發展,而無預告地突然封閉港口。例如上個月,中國就因為一個個案,就關封了全球吞吐量第三大的南京港口。之前六月,中國又把全球第四大的鹽田港口關了,要一個月後才恢復正常運作,當時已有新聞指,關鹽田港口的影響,比之前貨船堵塞蘇伊士運河的破壞還要大。

為什麼我會想寫這個題目?

從有武漢肺炎開始,全球各個國家,就一直是以自私自保的方針,對付這場疫症,所以我並不會天真地期望,這個物流業界向聯合國的呼籲,能改變得了什麼。

我只是想大家對現況了解多一點,只要各個國家的防疫政策不一樣,有嚴謹有寬鬆的態度,又因為疫情的上上落落,而推出五時花六時變的各種措施,其實不單只影響到要海外公幹留學,或是想旅行探親的各位。也並不單只令商品短缺、運費上升或物價急升。在過去兩年,大家除了要感激不眠不休的醫護從業人員作出犧牲的,亦應體諒千萬計的運輸物流業僱員,身心受損地為大家運貨,確保各地的生活能正常地運作。希望大家在批評在埋怨自己生活上的不便時,胸襟放寬一點,眼光放遠一點。







29/9/2021

時隔兩年..... 終於..... 有演唱會了:Permission to Dance on Stage

 

公告出了一整天,我等大家興奮完才寫。

是的,時隔整整兩年,防彈終於會今年在11月底及12月初,在美國洛杉磯舉行四場大型體育館演唱會Permission to Dance on Stage了!

今早七時,我難得沒有睡著,正在床上看iPad,突然收到官方網站訊息,知道防彈終於會重開有觀眾入場的演唱會了!日期是11月27、28日及12月1及2日,總共四場,都是在洛杉磯新建成的SoFi Stadium (是兩隊美式足球隊Rams及Charger的主場)。公告亦已說明,因為各地防疫方針與現況考慮,暫時只可以在洛杉磯舉行演唱會,並不能在更多地方公演。

時常來我這裡看防彈文章的阿米們,可能會問:Ceci會去嗎?

我就先解答這個問題:我不會去。

最主要因為香港現時的防疫政策是,從任何海外國家回港的香港人,都必須自費在酒店隔離21天。是的,不是7天也不是大部份國家有的14天,而是21天!而且我現在又在待業中,雖然上個月才因為防彈終於決定不再延期而正式取消MOTS Tour美加場,而退了三萬多港元的八張門票錢給我,我是可以用這筆錢看這四場的,但我並不想把錢浪費在酒店隔離上,所以決定今次不去了。是有點遺憾的,因為我一向很希望能參與他們每個巡演的第一場,或見證他們有歷史意義的場次,但世事豈能盡如人意?防彈他們七個,能夠再次親眼看到阿米作演出,已令我很高興。

另一遺憾的是,我非常希望能去這個去年9月初啟用的SoFi Stadium的。這場館距離機場不太遠,就在另一演出場館The Forum旁邊,2019年12月我們去看iHeart Jingle Ball時就在The Forum舉行,當時SoFi在興建中,仍是一片工地呢!



這場館未計草地的坐位席有七萬,加上地下席就可以高達十萬!因舞台建設,防彈一向只會用三邊場,所以我估計一場大約六至七萬觀眾左右。另外因為SoFi是有蓋建築,所以在場館頂中央位置,有一個環迴全場頂部,底面雙用的螢幕,坐在不同方向山頂位置觀眾都能看得很清楚,而且新場館的音響一定出色,所以不能在那裡欣賞防彈演唱會,真的可惜啊!

其實演唱會公告一出,少不免都會有不少人(路人/阿米/傳媒)批評,為什麼在肺炎還未完全受控時,就舉行大型演唱會?不是對防彈、工作人員及觀眾都太冒險嗎?而且美國疫情仍嚴峻呢?惹到肺炎怎麼辦?

這是因為亞洲人,跟西方人(尤其是英美),對如何處理這肺炎的態度有很大的差距啊!美國其實向所有成年人提供疫苗後,已決定重開社會,而且已重開了很久,即使後來Delta變種肆虐,也沒有改變這做法。美國的取態是,「已向你提供疫苗了,隨時都可以即刻打針,不打是你自由,但受感染有重病癥要入院會死亡,也是你自己的選擇啊!社會不會再為不打疫苗的人而停頓下來。」

至於很多亞洲人時常說的,那對因“健康因素”不能打疫苗的人太危險太不公平了?哈哈,抱歉,大家自以為自己身體出現的各種毛病,而自我決定這是健康因素不打疫苗,是大家自己的考慮(過慮)。根據醫生/各國衛生當局的指引,除了身體免疫系統出毛病,或對疫苗有敏感(是對疫苗敏感,不是對食物或其他致敏原感敏)外,其他人又少年至老年人,都是適合打疫苗的。你自以為的懷孕、高血壓/血糖/膽固醇、心臟病,甚至癌病,其實都不是不適合打疫苗的“健康因素”!歐美最初打疫苗的集中點,就是老人院舍,你以為那裡連自己都照顧不了的老人家,個個身體健康嗎?至於12歲以下的小朋友,我看到最近的資料是,如感染又嚴重到要入院的小朋友,大約每100個可能就有1個會死亡,但更多的是入院也不需要甚至無病癥。但如果你家有小朋友,要謹慎照顧注意衛生及是否在多人的公眾場合逗留,是家長的責任,不應要求整個社會繼續停頓下來遷就,那是千千萬萬人的生計問題啊!美國聯邦特別延長的失業救濟金,亦會在今個月完結。簡單的說,美國的政策就是,要死是你的自由,但不要阻止社會及經濟回復正常運作。

以下是今件8月初在芝加哥舉行的Lollapalooza Music Festival,在四天的音樂節內有超過38萬人參加,所有參與者需已打疫苗或在音樂節前做測試有陰性結果。音樂節後發現的武肺個案大約有200個,但沒有入院個案,專家指Lollapalooza沒有成為超級傳播場合(super spreader event)。

這是上週末Penn State vs Auburn大學美式足球比賽現場,是自有武肺後最高入場人次,超過十萬人同場。基本上每個週末,全國所有大學美式足球比賽,都是差不多的場面。

再看看這個三星期前的Virginia Tech vc North Carolina球賽觀眾歡呼片段,現在可能除了多亞裔學生,或者是州政府有規定的大學外,所有大學生連口罩都不帶的。



所以現在你明白,住在亞洲的大家,又或者是住在英美歐洲,但生活模式仍很亞洲式的各位,可能不知道,世界上有其他地方,現在已回復了武肺前的生活了。又不是要你去,大家批評什麼?也別說什麼怕防彈去公演會感染,我只是關心他們之類的言論了,打了兩針的年輕人,感染就感染吧,大部份break through個案,連病癥也沒有,何況他們都是身體健康又沒長期病患的年輕人,請不要用還是一年前的資訊說三道四了!

這也是為什麼,防彈會選擇在美國舉辦數萬人以上演唱會的主因啊!我見到推特都有埋怨,為什麼首場不在家鄉首爾?以防疫態度來說,選任何其他地方,尤其是韓國或其他亞洲地區,無論政府/人民/媒體甚至歌迷的取態,都不會認同。而且大家好像忘記了,過去差不多一半年的時間,由Dynamite,Butter到Permission to Dance,是哪裡為防彈拿到超過十個Billboard Hot 100榜首?是的,是有全世界的阿米捐款幫助,但每個星期,日以繼夜刷音源,辦刷歌派對,趕緊計數據,呼籲阿米及時買單曲、下載單曲的是誰?不計之前Dynamite用的,最近那十幾個Hot 100榜首用的金錢,已過千萬港元了,當中有不少都是美國阿米不靠捐款自己用錢週復週地買單曲的,亦不要忘記Butter, Permission to Dance都是沒有電台播放率的,日復日刷音源也是美國米的功勞啊。

我的牢騷發完了!

雖然今早知道演唱會消息後,自己已即時決定不會去看,但並不等於我可以閑著呢!因為公告發出的時間很早,我怕朋友不知道,就趕緊先起床並在公告後十多分鐘內預訂場館旁酒店,好讓她不用顧慮太多。亦因為我曾購買了MOTS Tour的VIP Soundcheck門票,今次能有提前購票優惠,可以比官方歌迷會成員早兩天,比公眾早三至四天購票。朋友有四場的門票要搶,而四場開賣的時間又一樣,那我一定要幫幫手,前夫也說當天應該有空幫忙,所以即使我自己不去看,仍是可以很忙碌的。


希望想去的阿米們,都能順利購票,我相信對位置沒要求的話,應該會買得到,始終今次會去的阿米不會太多。我亦估計會有現場直播,起碼最少一場,所以不能去的歌迷也別太失望。真的,能讓防彈他們七個,一邊看到阿米叫喊一邊演出,替他們高興都來不及的,負面的批評,妒忌的想法,就盡量抑制下來吧。














26/9/2021

種族歧視:我的丁點遭遇(一)

突然寫這個題材,而且是我已經離開美國生活的幾年後才寫,是否有點意外?

也沒有什麼特別觸發我想寫的原因,只是偶然想起一些往事,又記起我應該沒有在這部落格寫過這些。現在有時回看在美國生活時寫下的文章,發現我其實不太寫日常生活的點滴,可能以前我比較寫一些不太個人,不太近身,而著重寫自己看法多一點的文章。另外,我不是一個,無論在職場、感情、家庭或生活上,發生一點不如意事情時,就要立即發洩出來或埋怨什麼的人。很多時候,我都只會讓事情沉澱下來。不是因為事情沒發生過,但我不是一個喜歡小事化大,或讓外來不受我控制的人和事,太影響到我的人。

要說種族歧視,而且還是我個人的經歷,當然是寫我在美國生活那些年的遭遇。首先來一點背景,我在不同的年代,在美國生活過。最初是在三十多年前,在1989-1990這個學年,我在美國東南部的北卡州(North Carolina),當一個中學的交換生,跟一個美國家庭同住,就讀在一間美國本地高中的畢業班(Grade 12, Senior Year)。

但說得更正確點,我在當年讀過兩間不同的中學,因為我曾住在兩個不同的美國家庭內。是的,我經歷過中途要更換寄住家庭的不幸,而且是被迫的,但當中的過程,不是我這篇文章要寫的,我想指出的是,當年我在兩個不同的北卡城市生活過,而兩間就讀過的高中,因學生種族構成很不一樣,所以我的個人感受也有點不一樣。第一個家庭/高中,我只待了兩三個月左右,其餘的時間,我就是在第二個家庭/高中。當然,小小年紀,第一次出國當個交換生,要寄住在美國本地人家庭,上本地人學校,要適應已不容易,更何況要在短時間內適應兩次,兩個不同的環境,那年代沒有互聯網,沒有電郵沒有聊天程式,打個長途電話幾分鐘都要幾百港元,而我整年內,只在農曆年初一,跟家人通過一次電話拜年,是很現實的叫天不應叫地不聞,在別人眼中,這算是不幸吧。雖然不能說,那時只是17歲的我,沒有沮喪悲觀的想法,但身處其中的我,當時正處於要求生(survival)的狀態,只想一切能順利,不浪費父母的金錢與我一個學年,沒時間想太多,就是要盡快再適應新家庭/家人,新學校,新同學,新課程(我在兩間中學選的科目不一樣)。現在回看,這是一個很難得的經歷,有多少交換生,可以在短短10個月內,經歷這麼多?

我住過那兩個家庭的距離,駕車大約30分鐘吧,不算很遠,但它們位於不同的郡(county),首個家在一個小鄉鎮,1990年的人口不到4000人(真的差不多大家都互相認識)。第二個家算在一個小市鎮,1990年的人口超過16萬,相差很遠。

我就讀的第一所中學在一山上(下圖),周圍什麼東西都沒有,就是一片樹林。


8/90年代的學生照片找不到了,以下是在網上下載的2019年整個畢業班照片。大家有沒有留意到什麼?對,就是學生絕大部份是白人,當中只有兩個黑人,沒有一個亞洲人。

我在維基百科找到的資料,我住的第一個小鎮,最後一個人口普查統計在2010年,人口種族分佈是97%白人,2%黑人,另外少於1%是其他種族(包括亞裔)。


然後我讓你看看我第二所就讀的高中,網上只找到這鳥瞰圖,但其實它位於市內算中心點,周圍有公路,商店也有民居。


這是在網上找到的2020年畢業班照片,種族分佈是否沒有之前那一班那麼單一呢?在維基百科找到此市最後一個人口普查資料是2017年的,當中約60%是白人,35%是黑人,2.2%亞裔,其餘剩下的幾個%是混種族或印第安原著等。



現在讓我告訴大家,一個美國城市,一般在什麼樣的種族分佈比例下,會醞釀最繃緊對立的氣氛,或最容易出現種族歧視的情況。那通常是當黑人佔超過15%,但又不足50%時。人性就是這樣的,當同一種族無論是白人/黑人/亞裔都好,如果只佔非常小數,少於15%甚至只有10%或更少,他們就會更小心更謹慎地過日子,不會想太突出自己。

當大家以為我就讀的第一所學校,全校差不多98%是白人(老師也是),會不會非常歧視其他種族的同學?實情是相反,就是因為那裡非常統一,非白人(黑人加亞裔)全學校只得三幾個,根本連所謂聚在一起也聚不成,絕對不會構成任何威脅,白人也沒有必要在言語或行為上做出任何霸凌。我當年是全所學校四個級別,唯一一個亞裔學生,很多同學連近距離看一個亞裔人都未試過,我當年最常遇到的情況,是有同學(尤其是女同學)問我的直長頭髮是不是真髮,及問我可不可以觸摸它,因為她們未見過天生又筆直又順滑的長髮(外國白人女孩的頭髮,大部份是天然鬈曲的,你見到的直髮是她們每天用電挾(flat iron)挾出來的),很多同學都當我是個洋娃娃似的。雖然我在所學校只讀了兩個月左右,但因為那鄉鎮太過同質(homogeneous),是有點樸素又帶點幼稚,但校園的氣氛算平和,同學亦十分友善,我在那兩個月認識的同學中,有三幾個能成為我多年的好朋友,即使我轉學校也一直有書信來往甚至見面,有一個甚至在30多年後的今天,我們仍是朋友。

當我轉到第二所中學,那邊的校園氣氛就很不一樣的。我當年校內黑白人的比例約是四比六,全校亞裔學生好像只有三個(已包括我及我那個日本交換生好朋友)。我們三個亞洲異類當然是透明人,但在學校,是可以明顯感受到黑人及白人同學之間的自我區隔(self segregation),黑人與白人學生結友的情況基本上不會出見,更從沒有見過黑白人配的情侶。在飯堂,在轉課堂時的走廊,在校巴,在學校活動等等,都只會見到白人跟白人聚在一起,黑人也如是。我記得我自己上的六課之中,只有一個白人男同學,他的朋友大部份是黑人,因為他也是學校籃球隊內唯一一個白人隊員!與我熟識,每天一起吃午飯的幾個女同學,也全是白人(她們肯照顧我這個突然來插班的亞洲女孩,整學年車我外出吃午飯,我十分感激)。

這就是因為他們當中,沒有一個種族佔非常大多數,亦有足夠的同伴不用遷就,想做自己就做自己,所以有時亦會見到一些種族對立的場面或氛圍,尤其是在一些學校活動時。位於城市的學校,校園出現打架或暴力事件的情況也多一點,我第一次聞到/認識到大麻煙的味道,就是在那所學校的洗手間。亦可能因為是城市人的關係(雖然跟我們亞洲人認識的大城市還有很遠的距離),同學們沒有那麼純樸簡單,同學之間的是是非非也多一點。我在那一所學校沒並有任何深交,離開後也沒有跟任何同學保持聯絡。

寫了這麼多,好像還沒到正題。我文章的標題是“我的遭遇”,那我在當年,有過什麼種族歧視的經歷呢?

事件發生在我已住在第二個家庭的時候。

有一晚,我們一家人外出吃晚飯,駕車回家時,發現家的前院被破壞,包括外牆被擲雞蛋,前園的幾棵樹木也被衛生紙亂七八糟地捲纏著(front yard egged and rolled),就像以下網上照片那樣,不過我們家的外牆就更有被擲上生雞蛋,那是為了清理不乾淨的話會留下臭味。

但這跟我,或跟種族歧視有什麼關係?


當我們把車泊好後,發現我們泊在前院的另一部汽車,米白色的車身,被油漆噴了KKK字樣。

大家知道“三K黨”是什麼嗎?KKK (Ku Klux Klan)是美國一個奉行白人至上主義的本土恐怖組織,直至到六/七十年代,仍經常對非白人(主要是黑人)進行私刑及暴力行為,成員主要來自美國東南部的州份,我不詳細寫太多了,想知道更多關於三K黨的背景,就按此吧。

因為被雞蛋及衛生紙破壞要花很多時間清理天亦已黑,我契爺契媽(我寄住家庭的父母)還在疑惑為什麼被破壞在埋怨時,他們一看到車上的噴字,立即叫我跟兩個妹妹一家人快速回家,回到家後契爺向外觀察了一會,因為怕破壞家園的人還在附近,就致電相熟的鄰居男主人,一起駕車在附近巡視,而我們跟契媽就鎖上門留在家,全屋也沒開燈地靜靜待著,後來我知道找那鄰居,因為他家裡有槍而我契爺契媽家是沒有的。待他們巡了一陣子沒發現回來(他們也去了附近的超市問有沒有人只買了幾盒雞蛋及衛生紙之類),我們就在顫顫驚驚的心情下去睡覺。

這件事,之後沒有任何後續發展,就是我們家突然被破壞,然後就沒有下場了。我們之前沒有受到任何恐嚇,之後也沒有發生過任何事。

至於為什麼會發生?當然到最後我們也不會知道真相。如果只是前院被破壞,我契爺契媽可能還會懷疑,可能是我15歲的大妹妹在學校得罪了什麼同學(她當年是有點"問題少年"的),但看到KKK字體後,就未必會這樣想了。但我整年的生活圈子,在學校的生活及認識的同學們,都從未對我有什麼種族歧視的言語或行為啊,而且,誰知道我住在這裡?

雖然我第二個美國家位於小城市,各種族的人都有,但我們家所在的那條街道,當年基本上是純白人住宅區,但又有誰會知道,我這個非白人住在這一間屋,入侵了他們的範圍?

想想,也是有可能的,因為每天早上,我跟大妹妹都會在前院等校巴,而最容易見到我是住在這一間屋的原因,是因為每星期一至六,下午見到郵差派信後,都是我一個人出門,走過前院,過一條兩線的馬路到另一邊的郵箱去拿信件,在前院來回,等過馬路的時間,經過的車輛都會見到我這個亞裔女孩就住在這個家。這就是我唯一想到,為什麼我們的家,會被三K黨視為要恐嚇或攻擊的對象。

如果你問我,我有很害怕嗎?坦白說,沒有很怕。事發的晚上是很害怕的,但當年我對三K黨認識不深,我更主要是因為契爺契媽的反應而覺得害怕,之後過了幾天,沒有任何事發生,我們又如常地繼續平時的生活。我契爺契媽從來沒有跟我說過,這件事可能和我有關(他們基本上沒有在我們幾個小孩面前討論過這件事),也沒有叫我不要外出拿信件,我們的生活就如沒有這件事發生過那樣繼續,所以我也沒有害怕的感覺。當然,這次最後只是一件單純的惡作劇,但也不能排除是因為我不是白人又居住在白人區而被警告/恐嚇之類,這個迷永遠都不會解得開。

我契媽及契妹一家,現在仍住在那裡,但那區近十多年,已變了混種族的地區了。

下一篇,我再寫相隔了差不多二十年,我再回去北卡生活了超過十年,遇到的種族歧視情況。









13/9/2021

最近買/運到的周邊

延續上一篇的客廳滿地周邊一團亂。

這一兩年我都很少買「非必要」的周邊(周邊本身當然是非必要,但阿米們大約都知道我指的「必要」周邊是指什麼)。但非常偶然地看到這個阿米以歌曲Spring Day MV造型為設計,由四十塊壓克力(acrylic)膠片拼湊起來的旋轉木馬擺設,驚為天人。原本這個飯製周邊已售罄,但後來因為太受歡迎而加推。我自己本來已喜歡做些手藝,所以發現這種可以玩的周邊,就毫不猶豫地訂了一個。


老實說,拼製的過程不是太容易,設計師要拍一條YouTube教學片指導。首先要撕掉40塊膠片正反兩面的保護膜,已花了不少時間。而且插入的開口有點小,很多時都要用點武力,才能把膠片插進去,最後在木馬的頂與底接合時,我認為教學片沒說得很清楚,我後來是要左拆拆右拆拆去試,真的弄得一身汗!不過成功後的模型非常精緻,是真的可以旋轉的木馬,我十分滿意!


因為疫情,防彈去年取消了Fan Meeting,改為製作了一個像電視台回歸節目的直播秀Bang Bang Con。今年終於在六月中重辦兩場Fan Meeting,雖然都是沒有現象觀眾只可網上看,但起碼是真的戶外舞台,演出部份全現場沒有預錄(去年十月辨的網上演唱會Map of the Soul ON:E也有不少預錄部份,不太過癮)。今年Fan Meeting的主題是小宇宙(Sowoozoo),也是防彈的一首歌。

會辦Fan Meeting,當然會同時賣周邊。我首兩次開賣的都搶不到想買的貨品,終於在第二次加推時買齊自己想要的。但正因如此,才要等到9月才收貨。

第一款就是睡衣。本來睡衣就不算是特別受歡迎周邊,但今次加了一套小卡,立即變成第一樣售罄的東西!


睡衣只有一個大小,我穿有少許闊但也算合身,看來不太適合體型略胖的阿米(不過不少阿米都只是想買那批小卡而已)。我平時在家是不穿睡衣的,但也可留下來,將來去旅行時有用。


第二件是一對耳環,上面刻有小宇宙的名稱未及為今批周邊而設計的花紋。實物的大小、質感與手功都很好,也算是很實用的東西。


最後一樣也是實用品(難得今次三樣周邊都可以用啊),是兩只玻璃水杯,不過可能也怕沒有防彈的樣貌而不夠受歡迎,所以也加送兩張組合小卡!



水杯不大不小,我是因為喜歡上面印製的花紋才買的。Fan Meeting的周邊,我就只買了這三件。


上次客廳地下的照片,大家有否發現,我又在弄鑽石畫了?

是的,我買了剛出的BE Version Jimin版本的鑽石畫。雖然之前說過,希望單獨成員的鑽石畫,能夠每個成員一張,所以不應該重複又買Jimin版的。但在BE專題的概念照片中,我真的很喜歡這一張,所以還是把它買下來了。這幅鑽石畫我還未完成仍在努力中。


最後加上的,是今天下午新鮮滾熱辣收到的官方會員禮第三期。第一期的披肩與第二期的野餐盒套裝,都是實用性物品。今次第三期叫Army Room,是一個用紙板造的模型,就是將BE專輯各成員概念照片的一些佈景混集在一起,砌成一間房,房下面是一個小抽屜。但這個模型也不完全沒用處,因為盒子背後藏了一個迷你藍牙揚聲器,連接到手機可播音樂。

因為盒子體積不少,我家現在沒有空間擺放出來,所以暫時我都不會砌這個房子,就讓它跟第一/二期的禮盒一樣,留在原包裝的紙盒內吧。但我在下面放了一個YouTube開箱錄像,大家可以看到安裝過程及最後製成品的模樣。
 


直至今日為止就是這些了。雖然網上演唱會Map of the Soul ON:E的DVD應該會在這一兩天就收到,但那個還是留待下次寫周邊時吧。









 

10/9/2021

滯留在韓國幾年的周邊

我的客廳,每隔兩三個月,就會出現這個一團亂的場面。至於要到什麼時間,才會回復正常一個沒有障礙物的客廳,就最主要看是否有其他人來我的家,正如今個晚上我要把大部份東西收拾好,因為明天業主要來維修一些東西。


有些防彈的周邊,我是一直放在朋友韓國的家中。原因有幾個,有些是我以前在首爾旅遊時在當地買的,有些要因為體積問題想省運費(一次過把零碎的周邊打包到一個箱子才運來香港,運費化算很多),更大的可能性,是因為有些周邊只供韓國境內購買,並不容許海外飯購買,那些周邊通常是有鋰電池在內。

雖然有購物逛性格,我一向買周邊都很隨緣,所以這些周邊即使一直放在朋友家,只要她不介意佔了家的空間,我也不太在乎要什麼時間帶回家。不過,最近朋友有離開韓國的想法,那為了不打擾她的計劃,我就讓她把所有仍滯留在她家的周邊一次過寄給我。


因為有些東西在拍照前已收拾好,以下有些照片是網上找到的同款。第一件也是放在朋友家最久的,就是這件BT21 Cooky Fleece外套。


我都不記得是什麼時候買下的,應該是2018或2019年吧,只記得當時跟朋友在明洞的Line Friends店,左試右試哪一款哪種顏色最好。我是先選顏色的,並先否決了咖啡色,然後每種顏色穿上身拼拼,覺得藍色也不太適合我(可能咖啡跟藍色都太男孩子了),最後在米白與粉紅掙扎了一會,選了米白色的Cooky。

不過買完回朋友家之後,就發現這外套帶回香港沒有什麼用,因為以我的體質,香港冬天的氣候我並不需要穿fleece,所以就把它一直留在朋友首爾的家,說待我在韓國的冬天才穿吧!到現在我也記不起,究竟是否有穿過,哈哈!估不到花了很多心思挑選後,就這樣被遺忘了,兜兜轉轉終於回到我身邊,不過也是極大機會被藏在箱底不見天日了。

第二件是2020年的防彈歌迷會會員禮,我也忘記拍照就把它收起,以下都是網上圖片。去年的會員禮包括一本相集,小卡及一個用鐵片造成的燈箱。




然後就是這一只,每次出售,都會在幾分鐘內售罄的purple whale。


鯨魚,在防彈的歌曲及演出內,出現過很多次。最明顯的就是他們的2015年舊作Whaliem 52。這首歌的主角,是有被視為世界上最寂寞的鯨魚52-hertz,因為這鯨魚發出的頻率52-hertz是牠獨有的,所以其他鯨魚或海洋生物,都聽不到牠發出的訊息。防彈用這只鯨魚比喻著自己寂寞高聲唱著多,但周圍的人都聽不到,想努力尋找能獲得共鳴的一天。

之後鯨魚多次在防彈的演出中出現,包括Wings Tour RM演出Reflection時,及在五期Fan Meeting的VCR都有出現過,可以說是防彈的另一身。而去年為慶祝出道七週年的Festa,就出了一個We are Bulletproof: the Eternal MV,紫色鯨魚由以前孤獨寂寞,已演進成為帶著防彈/阿米們衝向夢想的象徵。


所以,這只紫鯨魚玩偶開賣時,大家可以想像那搶購情況多恐怖。其實近兩年,防彈賣周邊,都已經很少因為急速售罄而被擁上推特趨勢,但Purple Whale就真的上過幾次,連續三次發售都在幾分鐘之內就售罄,我有幸趕及買了一個,一直放在朋友家,現在終於跟我團聚了。防彈公司後來當然知道紫色鯨魚受歡迎,最近出多了兩款(cushion及匙扣),都售罄了,但我自己就只需要原有那一只玩偶就足夠了。

最後有幾件周邊,很可惜地,我都叫朋友不用寄給我了,因為都是藏有鋰電池的東西,我原本以為有機會再去首爾時,拿個大行李然後寄倉就可以帶回來,但現在不知何年何月才可以再去韓國!要寄來香港需要另外報關,我不想麻煩朋友就說算了。那些周邊包括兩個BT21(Koya及Tata)夜燈,Bang Bang Con的充電器及的2020 Festa座檯燈,就是以下幾張網取照片的周邊。最後,我只是叫朋友把後兩者的小卡拆下來寄給我,寄不到的就弄掉或者送給其他人都可以。最後還有張2019 Festa海報(沒有拍照)。


從第一張照片所見,最近收到的周邊還有其他,下次再寫。

終於沒有任何周邊寄居在朋友家了!我倆在寄出與收到箱子時,都不禁覺得唏噓,過去差不多兩年,因為武漢肺炎疫情影響,不單只看不到防彈,我跟這個好朋友也有差不多兩年未見了,每次遇上一些我倆一起出遊的週年紀念日子,我們都特別想念對方,真有點怕再次見面時,大家都會相擁哭出來!







6/9/2021

重寫旅遊紀錄:夏威夷之旅(一)

想去旅行,又不能去旅行,鬱悶的我,找了以前在部落格寫下的旅遊日誌重看。

看到十年前寫夏威夷之旅時,發現雖然去了一整個星期,但旅遊紀錄寫得非常簡單,兩篇就寫完。再找找存檔的照片,覺得應該要趁自己仍記得起的時候,寫得更詳細一點,等真的年老記不起時,再拿來重溫。

先寫一點背景:2012年1月那時,我仍住在美國,為了慶祝自己的四十歲生日,我想去一個熱帶地方旅行,因為我們住的美國東岸,每年1月都很冷,冷到什麼活動都不想做,我還記得有一年也是預早訂了同州的Biltmore Estate以staycation慶生,但出發前一日開始下雪,被迫取消旅程很掃興,另外一次也因為下大雪連外出晚飯也要取消。所以在想來個四十歲興生時,一定要去有陽光及氣候和暖的地方,最初構想是坐遊輪去加勒比海一帶,但在訂位時,當時的老公提議不如去夏威夷。反正我們倆都未去過,又可以享受陽光與海灘,對我來說都一樣。

改去夏威夷最大的缺點,就是乘飛機的時間長很多,由東岸先去西岸已半天(要轉機),再由西岸去夏威夷,旅程時間就等於回香港一樣。

我跟前夫去旅行時,也是不會預早安排行程或節目的,這一次也不例外,我唯一出發前準備的,就是訂了個觀賞火山一日的旅行團,這個一定要預定,因為要坐飛機去夏威夷另一個島,要配合航班時間及一日的行程,每天只可以有限的人數參與,所以事前預訂了。

除此以外,就只是訂了酒店,當年我們是用了酒店積分,住在威基基海灘的Marriot酒店。十年前大家都應該還未開始什麼都要拍個照片的習慣,所以我也沒有房間裝置的照片,但就有露台外景色的照片。



我們的房間,也正對著歐胡島(O'ahu)另一名勝Diamond Head(鑽石頭山),它是一個死火山,有很多遊客會去那裡登山(我們沒有)。


我是2007年底移民去美國的,到2012年已接近五年時間,雖然以前每年我都會回香港探親一次,但畢竟時間很短暫,而我住的小鎮,當年基本上是沒有亞洲菜餐廳的(後來好一點點),所以這個夏威夷之旅,也讓我能盡情地吃亞洲菜的一整個星期,十分感激前夫的遷就,因為他不太吃亞洲菜。我們沒有特別去找或預定什麼餐廳,都是出門後用手機上網隨便找的,所以也沒有什麼特別驚喜之類,我是只要有得吃,已經好滿足了,以下就是第一天的午餐及晚餐。



選擇住在威基基的主要原因,就是方便。威基基海灘是夏威夷最有名的遊客景點,因為海岸線很長,沿海灘都是一排排的酒店,中間就是一條大街,食肆商店林立,名店又有,賣紀念品的又有,一整條街可以逛三兩天,基本上不駕駛,完全不離開威基基,也可以歡樂地渡過整個假期,我們到最後,都只是租了一天車去瓦胡島其他遠一點的景點。



調節時差又懶散,第二天我們仍是留在威基基,主要都仍然是逛街。早上在麥當奴吃了夏威夷特有的早餐:午餐肉煎蛋飯!雖然現在香港的麥當奴早晨全餐都可以用午餐肉取代豬柳餅,但十年前,全球只有夏威夷的麥當奴可以吃到午餐肉,而且還是配白飯呢!如果加些醬油,簡直是香港茶餐廳的午餐一樣!


從照片紀錄看不到第二天幹了些什麼,應該只是在大街逛逛購物,及晚上吃了日本菜。



首兩天就這樣了,之後不會每日一篇的,畢竟陽光與海灘每天都差不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