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2020

8/90年代經典廣東歌重溫

不想一直寫防彈周邊,今日下午突然想聽我青蔥歲月成長時期的廣東流行曲,愈找愈多,想跟這裡很年輕,又或者不懂廣東話的華語讀者分享。(跟我差不多年紀的一些舊讀者,應該會全部聽過。)

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在流行文化的強勢,跟現在的韓國差不多,無論電影、電視、音樂上,都不只是以香港本土為市場目標,而是可以衝出整個亞洲,只不過以前沒有“港流”這種詞彙罷了。現在有時大家看韓國綜藝節目,不少中年韓國藝人,都對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娛樂製作趨之若鶩,完全聽不懂都要跟著唱廣東流行曲,就知道那年代香港娛樂文化的盛勢。

我今晚聽的都是抒情歌,不是舞曲。有些是因為歌曲本身很好,也有些是因為當時歌曲流行時,撩起我一些成長的回憶。不是順序的,也有七十年代末的歌。很抱歉,因為YouTube不太有這些歌曲的上載,連歌詞的就更少,所以以下有些錄像,歌詞用上簡體字。如果某些錄像本身沒有連歌詞的話,你直接按到YouTube頁面,在簡介及回應欄前部,就一定有歌詞。我非常希望非廣東話語系的讀者,一路聽時,一路看歌詞,因為八九十年代的廣東歌,很多歌詞都寫得十分有詩意有內涵。就像你們聽防彈作品一樣,看了歌詞翻譯之後,對歌曲會有另一翻感受一樣。


陳百強《脈搏奔流》1983年

未有譚詠麟,張國榮,未有四大天皇之前,香港第一代的偶像派男歌手,先有陳百強。他有很多出名的名曲,但我自己最喜愛的,是歌詞帶點19禁的脈搏奔流。陳百強是當時少數可以作曲的歌手。


徐小鳳 《深秋立樓頭》1979年

如果要我選自己喜愛的十大廣東歌,我一定會包括這首1979年出版的《深秋立樓頭》,雖然聽得出是舊歌,但以有40多年歷史來說,真的一點都不老土。我爸爸以前很喜歡徐小鳳,所以我們都是小孩時已經聽她的歌長大。我最喜愛是這首歌的歌詞,就像是讀一首詩一樣,腦裡也會想像到那意景。


林志美《偶遇》1984年


這是當年電影「少女日記」的主題曲,看到電影名稱,都知道是少女情懷式浪漫電影,主題曲曲風也一樣。林志美在香港樂壇活躍日子不長,《偶遇》也不是她最紅的歌,但就是我最喜歡的一首,這首歌當年更打敗也是極度紅的,梅艷芳的《似水流年》,獲得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林子祥《每一個晚上》1984年

除了徐少鳳,另一個我由小聽到大的歌手,就是林子祥,真的是他出第一張廣東話專輯就開始聽。林子祥的經典作品手指腳指加起來也數不完,但《每一個晚上》跟之後那一首陳慧嫻《夜機》,對我來說都特別有意義。因為我中學是在八十年代,那時候中英政府正為香港1997年的主權移交開始討論,而我有很多中學同學,就在這時一個一個移民離開。我在中五(高二)年,自己一班有大約四十個同學,完成高中公開試"會考"之後的暑假,就有足一半的同學到學外升學/移民,真的是不停地有歡送這個那個的場面。當中當然有些只是普通同學仔,但也有不少是多年知心友。那時候每次聽到這兩首歌,都會好感觸,甚至會哭。


陳慧嫻《夜機》1989年

《每一個晚上》一樣,《夜機》也可能不是我最喜歡的陳慧嫻作品,但這兩首歌是我對成長,對友情的回憶。


張立基《你好嗎?》1988年

我仍然深刻記得,當年電台每次播起《你好嗎?》的前奏時,我的心都會顫動起來,然後基本上會停下我在想在做的,專心聽這首歌,那就是當年我多喜歡這首歌的回憶。歌詞雖然簡單,但主題很揪心,而用上“你好嗎”這個禮貌問候,就更帶出那悽涼。


林憶蓮《沒有發生的愛情》1992年

我時常覺得,如果我有一首人生主題曲,就會是林憶蓮《沒有發生的愛情》。包括歌曲裡的意景,歌詞裡描述的故事,甚至是歌曲名稱,主角想表達的率性,都好像循環地在我的人生中出現。林憶蓮是我最喜愛的香港女歌手,她有很多歌曲我都喜愛,但要我選一首“我的歌”,我就會選《沒有發生的愛情》。



 錢錢《冷雨》1980年

帶著之前一首歌相同的隨意,之後就是兩首增加駕駛樂趣的drive songs。大家是否覺得這首《冷雨》似曾相識?那是因為莫文蔚在1999年重唱了這首歌,原唱是一個電台DJ錢錢唱的。1980年商業電台13個DJ出了一張專輯《6 Pair半》,內裡差不多每一首歌都好聽,當然也包括了曾路得/俞琤的名作《天各一方》。而《冷雨》,我當然覺得原唱好聽十萬倍,連配樂也是原版本好多了!


草蜢《黃昏都市人》1989年

另一首drive song,就是草蜢的《黃昏都市人》。草蜢以舞曲聞名,但其實他們的抒情歌也很好聽,因為他們幾個本身聲底好。這首歌是草蜢成員蔡一智填詞的,他後來就主要成為音樂製作人/監製。


何嘉麗/鄭丹瑞《無可奉告》1985年

說起電台DJ唱的歌曲,另一首經典是何嘉麗/鄭丹瑞的《無可奉告》。這首歌是同名廣播劇的主題曲,當年這套廣播劇紅透校園。1985年的我讀中二(初二),時常會跟一班朋友仔流連遊戲機中心或桌球室(是的,我年輕時已經常出來玩)。當年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們是在桌球室聽《無可奉告》這套廣播劇的大結局(悲劇)。


鄭秀文《薩拉熱窩的羅密歐與茱麗葉》1994年

這一首歌,我第一次聽就哭出來,之後很多次聽,甚至現在聽,如果是專心聽的話,都會哭。以真實事件作背景寫出的一首歌,講述1993年前南斯拉夫內戰,對戰雙方一對戀人想逃出塞爾維亞時,雙雙被狙擊手槍殺,相擁著死亡的事件(他倆的屍體經過8天,才有人敢抬走)。

未出這一首歌之前,我已對這對情侶的事跡知曉,也一直有留意波斯尼亞的內戰及塞爾維亞的種族滅絕式的戰爭罪行,我相信當年如果會留意這國際新聞,一定一定,不會忘記他倆相擁在那空地的新聞照片。所以這一首歌一出時,我會淚流滿面也很正常。雖然我對鄭秀文的歌沒有特別大感覺,但對這一首歌卻一生難忘。噢,我有沒有在這說過我曾有一個拍三年的塞爾維亞裔舊男友啊?那是接近千禧年的時候了!


蘇永康《生命色彩》1993年

不想因為之前那首歌把氣氛弄得太傷感,來首情調好舒服的爵士樂。男歌手來說,我算是幾喜歡蘇永康的作品,因為他的歌,多數帶R&B或是爵士樂風格。我出來工作後,有一段時間聽很多西方的爵士樂,說起來,我這個中年人,真的聽很多不同種類的音樂!《生命色彩》應該是我最喜歡的蘇永康出品。


張學友《李香蘭》1990年

無論多年輕,應該不會有華語讀者不知道張學友是誰吧。他的經典作品雖然很多,但我主要都是喜歡他前期的作品,亦即是他唱國語歌之前出版的作品。我對《李香蘭》印象很深刻,不單只因為它本身是一首很好的作品,而是這首歌令我回想起大學時代,有一年我去參加了宣明會的「飢饉三十」活動(即是餓肚子三十小時,體驗第三世界國家飢荒的感覺)。我已忘了是92年還是93年,總之那年是第一次,在香港大球場舉行。在大球場露宿的晚上,張學友突然來探望為參與者打氣(記憶中也只有他一個藝人這樣做),雖然突然下起毛毛雨,又沒有任何音響器材與音樂,他就只是拿著主持的咪,這樣現場清唱了整首《李香蘭》!雖然他在第二天的閉幕演唱會,也有再唱這首歌,但可以聽一次清唱的《李香蘭》,應該不是很多人有的經歷,也是我覺得他唱得最好的一次。


鄧健泓/鄭中基《心寒》2004年

最後,選唯一一首千禧年代的歌,鄧健泓、鄭中基合唱的《心寒》。其實我自從1995年大學畢業後,基本上都已非常少聽廣東歌,所以對之後紅起來的歌手及他們的作品也不太熟悉。這首《心寒》,我應該是它面世後很多年才聽到,亦一聽就喜歡上。鄧健泓及鄭中基都是聲線很有感情的歌手,唱功亦不差,難得地合作留下一首佳作,我特別喜歡這首歌的unplugged配樂。

寫著寫著,你就會明白,我現在一副懶骨頭,什麼都不想做每天宅在家不無道理,因為我真的已經經歷過很多。

當然我還可以一直找一直寫,但夜了我也累了。希望你們也喜歡這些歌曲吧。





















防彈周邊巡禮(三) -- 罕有歷代全齊團扇及Premium Photo

上一篇說了有兩樣MOTS Tour的周邊,我沒有包括在內,那就是團扇及各成員單獨的Premium Photo,因為我想放在這一篇:把歷代所有團扇及Premium Photo,一次過展示出來。

先是團扇,這是這次MOTS Tour的團扇。

防彈在巡演出的手扇,第一次出是在2016年“花樣年華On Stage: Epilogue”那一巡,但那一次只出了成員單獨的,沒有團體款。之後可能聽到飯的意見,2017年的Wings Tour及之後所有巡演,都加了團扇。

我是名副其實的團飯,成員獨自的手扇未買過,但團扇就無論如何,一定要買得到。以下就是防彈暫時出售過的所有團扇,包括:Wings Tour, Love Yourself Tour, Love Yourself Speaking Yourself Japan Edition, Speak Yourself Final及MOTS Tour。


現在要買回歷代團扇不算難,另一款更難儲齊的周邊,就是成員的Premium Photo。先放上MOTS Tour及今年6月舉行的線上演唱會BangBangCon,所出的兩套Premium Photo。



現在再沒有飢餓式營銷限量發售,近三次買Premium Photo都可以網上購買,不用現場排隊或找代購,要買到某一個成員的已不難,即使以前很限量的年代,只要肯花點錢,要儲齊同一個成員歷代Premium Photo,也不是沒可能(除非是三個忙內,尤其是最早期的,有時有價亦沒貨)。

但我是團飯,他們又不肯出團體款式,而個別成員的,我一是不買,一是買全部,這一向是我希望盡量做到的。所以自我開始買Premium Photo後,我就盡力去把他們買齊,包括早期要靠現場排隊,或高價在二手市場買回錯過的。

現在,我終於儲齊,七個成員出過的七張Premium Photo了。雖然有時某批照片拍得不太好,但我還是會把它們帶回家。

如果我賣出去,給個別有本命的新飯,或新來的團飯,應該可以賣非常高的價錢,哈哈!









其實第一次出Premium Photo,是在三年多前2017年10月的Wings Tour: Osaka Special Edition,因為那是防彈第一個巨蛋演唱會,為了紀錄這個里程碑而特別出一批非常高質的周邊。我當年有幸出席了這兩場演唱會,第一天的清晨,就跟友人去排周邊。

那一次,防彈出了一本叫Premium Postcard Set的本子,內裡是七張成員單獨黑白照,因為那照片是用硬卡紙製的,厚度就像是現在的Premium Photo,所以也算是Premium Photo的前身(也可能是因為知道那一次這個本子熱賣,及發現大部份飯會拿來拆售,之後公司就決定出獨立的Premium Photo了)。

現在在二手市場最難找得到的,是最初兩款的黑白照,因為這兩款都只有現場發售,而且不是整個巡演數十場演唱會每場都有,第一款只出售在Osaka Dome兩場,第二款只在Wings Seoul Final三場買得到,也不是你像我早飯防彈就可以買得到,因為這些Premium Photo都是極限量每天首個小時之內會一定售罄(三個忙內跟Suga的,可能首10-15分鐘會賣完)。不過,最近一次公司張所有舊周邊存貨拿出來網售時,也有賣一點Wings Seoul Final的Premium Photo,不過也是秒殺。老實說,現在真的不知道市場上有多少貨流通。

當然,防彈阿米的數量,每半年都以幾何級遞增,以Big Hit現時很努力賣周邊搶錢的態度,把以往限量的周邊重製再發售的可能性絕對有。但我買周邊沒有想過拿出去賣,所以賬面上價值的高高低低,我不太在意。這些Premium Photo我都一向沒地方展示出來,現在趁寫文章拿出來一排排的拍照看一次,我已很滿足。



23/9/2020

防彈周邊巡禮(二) -- MOTS Tour周邊

雖然,應該在今年舉行的Map of the Soul Tour,現在被無限期延期。但周邊還是先出先賣,現在加上年底的新專輯,下年再舉行演唱會時,巡演的名稱可能已改變,MOTS Tour很有機會會變成只出周邊,沒有巡演的一次啊!

阿米們對這一篇應該沒大興趣,畢竟大家幾個月前已收到貨,看過很多開箱文,我都是做個紀錄給自己看。(有這些周邊紀錄很重要,因為我家裡有太多,有時不清楚什麼有買,什麼沒買。)

先是為了這個巡演而出的特別版Army Bomb,今次的版本非常光亮,但暫時未有機會看全場幾萬人一起亮著時的場景。

大家都知道我有儲某類周邊的習慣,毛巾是其中一樣。其實我儲存毛巾,都只要因為第一次買那一條“花樣年華On Stage: Epilogue”巡迴那一條太過漂亮,所以之後的巡演,即使毛巾設計很普通甚至沒有設計,我都繼續買!今次這一條也一樣,我覺得設計太普通了。我所有演唱會毛巾,都沒拿來用過,全部仍留在膠袋內。



今次出的新產品,包括了這一條有他們筆跡的領巾/手帶,發售時很熱買。實物比想像中細小,不過綁在手袋或手腕應該好看。


另一個很受歡迎的新產品,是放小卡的資料夾。防彈在初出道不久後,出過一款很細小的小卡資料夾(現在這東西已是天價難求),之後都沒有再出過放小卡的產品了,所以今次再出,而且有一張群體照片做封面,立即大熱。我有自己放小卡的系統,應該不會拆這本來用,不過難得他們再出,就買一本吧。


近一兩年,我多了買貼紙,今次也有買,因為他們擺的姿勢太可愛了。


另一驚喜,是這塊用布料造的橫幅海報,面積大,印刷也算精美,真的每個開箱的錄像,都對此感到驚喜。


以前巡演出一件tee一件衛衣,也可能一直賣不完,因為亞洲飯買周邊「只看臉」。但近年防彈在西方國家愈來愈紅愈來愈多飯,公司終於發覺賣衣服最好賺,成本低又不用防彈花時間拍照,差不多是無本生利。今次MOTS Tour出的衣服品種,多到眼花瞭亂,我最後買了三件(Anorak, hoodie, tee各一)。帽衛衣今次首次買沒拉鍊的,因為之前都買有拉鍊,要在外再加衣比較不方便。件Anorak夠輕身,擋風雨非常有用,我的防彈衣服,大部份都是看演唱會時穿,根據多年經驗,那些方便帶方便用,已有一定掌握。


這篇最後的,就是我之前提過的14組小卡,及我抽到的9個隨機磁石。




其實這批周邊,我買下的不只這些,還有兩款,我覺得留待另一篇寫會好一點,所以這篇就此完結。


21/9/2020

防彈周邊巡禮(一) -- 合作商品

把所有周邊整理及拍照後,一定要分類放出來,先放些防彈與各品牌商品的合作項目。

去年10月初,防彈正式成為運動品牌Fila全球代言人(之前他們與Puma合作)。幸好是Fila,因為我一向不喜歡它們的設計,應該不用在此花費太多。

事實證明,即使防彈過去一年不停穿Fila的服飾,我亦只買過一年tee,就是它們第一套特別為防彈出的叫Voyager Collection。 

見到以上照片,讀者們都應該知道我會買那一件!沒錯,就是忙內Jungkook身上那件紫藍色扎染花紋tee。出這批衣服時,因為首批同時可以拿到一本宣傳小冊,而且忙內的周邊一向最受歡迎,所以真的很快售罄,幸好朋友在網上幫我買到。當時當然不知道,要等到差不多一年後,我才拿到這件tee。這件tee是寬身設計,我的細碼縮了水之後合穿,質地意外地舒服,我應該會常穿,算是很實用的周邊啊!




至於他們跟韓國較高級的衣服品牌System Homme的合作,因為只有男裝及一些tee,我看不上眼就沒有買。

另一個比較意外的合作,是他們與由全智賢代言的韓國手飾品質STONEHENgE合作的Moment of Light Collection。當中包括三款共21件頸鍊,再加上一個BTS標誌的吊飾。三個設計是Birth, Destiny及 Coexist。


三款的設計都加了防彈成員們的birthstone在內,但因為他們七個有幾個生日在同一月份,所以最後只有五種birthstone。我不喜歡Birth的設計,但就在Destiny與Coexist之間糾纏了一陣子。最後買了Destiny及成員Suga的birthstone,貪Destiny多了一顆代表防彈的紫色晶石。

實物很漂亮!我未試帶過,不過項鍊本身好像比較短,我可能會換一條。

每買一條頸鍊,可以另加錢,買多一個以防彈標誌為設計的紫色晶石製吊飾。這個吊飾造得非常棒,閃亮度高手功又好,我很喜歡。(我原本是只想買這個吊飾的,不過不能獨立買,唯有加一條頸鍊。)

之後的合作商品,就要真心感謝朋友的幫助了!

防彈跟冰淇淋品牌韓國系的Baskin Robbins合作,連續幾個星期推出套裝。朋友幫我去店舖買了其中兩套,那幾星期日日下大雨,還要吃很多冰淇淋(她不太吃),真的辛苦她。

第一個星期出的,是個7字形狀冰淇淋蛋糕及一個紫色7字小電筒(但發出的是個微弱的Good Luck字體),因為是第一個星期又是限量,都算很快就售罄。


第二款是根據成員們喜歡的冰淇淋口味,一小盒一小盒獨立包裝,加上特別為此次合作新出的BoraBora口味(Bora是紫色的韓文,口味是以藍莓為主),一套八款味道的冰淇淋,再加上一套小卡。朋友把冰淇淋吃完/倒掉,洗乾淨盒子給我。


最後兩項是我自己買,不用朋友寄給我的。不是阿米的讀者,應該不知道除了BT21之外,防彈在今個月正式新增了另一系列人偶,給它們出周邊及與其他品牌合作(自家設計連給Line Friends分紅的部份也省卻)。這系列叫 Tiny Tan,也就是去年底在防彈pop-up store第一次出現,把成員們卡通化的那一批設計。

首個合作項目,就是Tiny Tan與Downy的衣服柔順劑,我在Gmarket買的。限量版每一盒包括一支普通洗衣液,一支Tiny Tan版柔順劑,及一個抽樣的Tiny Tan量杯,我當然是為了量杯而買的!


抽到Jhope及Jungkook,兩個都超可愛,連放量杯的盒子,也以洗衣機的前後身作設計,太可愛連盒子都要留著。如果不是運費太貴,又要抽不能選,我真希望七個都帶回家,起碼洗衣液跟柔順劑都是有用又用得完的東西,送人也可以啊!


合作項目好像就有這些,另有一個是BT21的,我留待那一篇才寫。

最後,但要遲些補照片,是他們與韓國保健用品品牌Lemona的維他命C產品,但朋友忘記了,仍留在她的家,下次寄周邊來再算吧。



19/9/2020

要來的都來了........ 來自韓國的周邊

等了又等,四大盒到齊了!

把保護的包裝紙拆了後,其實沒有想像中多。(還是我有點自欺欺人?) 

一想到要每樣拆開拍照,我就有點頭痛。


想趁這次機會,重新整理家裡的周邊,多了四箱,原本的櫃子當然不夠擺放,所以....... 現在真的所有牆壁表面都放滿櫃了!


其實有不少周邊,如演唱會的鎖匙扣,或一些文具類細細小小的,都好難展示出來,我也為此苦惱中。

日本的周邊也來了,但美國的可能要再等等,希望下週先上載一些吧。


16/9/2020

英語口音......... Southern Accent

我前幾天,開始寫一篇我學英文,或者是從小如何跟英語打交道的分享,但寫了幾少段,自己覺得沒趣味就把它刪除了。

再之前,我又想寫一篇關於美國英語口音的文章,尤其是我住過的美國南部獨有的口音,但因為找不到好的錄像示範,所以亦放棄了。

今日偶然在YouTube,看到兩個由居住在台灣的阿滴及美國人小飛分享的影片,覺得很不錯。內容都是由原本來自美國北卡(即我居住的州份),向阿滴介紹美國南方口音的獨特之處,就引用它們作為我完成這個題材的契機吧。

但你們要先把這兩個影片看完啊!

(註:第二個錄像,我只有cattywampus完全未聽過,其他的我都知道。)

其實很多時外國人,甚至其他非南部美國人,聽不懂南方口音(尤其是南方很鄉下的地方),除了因為口音本身外,亦因為南方人說話時,英語文法亂用或用很多雙負面(double negatives)甚至三負面句,比較簡單的舉例如:I ain't never told no lies. He ain't no rare visitor to that bar. 這樣又加上他們會扣減句子一些用字,再加上把字與字之間應有的發音省去等等,如果不常接觸的話,連本土美國人都聽不明白他們在說什麼,是絕對有可能的。

這些真正的美國南方鄉間口音,連在荷里活拍關於美國南方背景的電影也不會聽得到,因為即使如明星Matthew McConaughey平時說話會帶點南方口音,那已是淡化了非常多的程度了。不過,聽不懂也無所謂,因為如果你不是住在南方,日常生活或工作上要跟本地人溝通,聽不懂也沒關係。

另一種獨特的口音,就是美國不同地區黑人的口音。是的,即使同是南方人,例如同是北卡同一區域的人,白人跟黑人都有不同的口音。黑人說話的語氣跟聲調很不一樣,女性跟男性亦有點差別。如果你對不同英語口音有興趣,或想訓練自己聽英語的能人,美國南方口音,是很有趣的一個選擇。

其實大英(Great Britain)也不只分英格蘭、愛爾蘭及蘇格蘭口音,英格蘭本身一些遠離倫敦的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口音,例如我就覺得York的口音我不太聽得懂。蘇格蘭東西兩大城市Edinburgh與 Glasgow的口音也不一樣,好奇的話大家可以去YouTube找一些錄像看。

我很熟悉南方口音,不只是因為我在北卡居住了十年。我自己的前夫及老爺都不是南方人(他們來自Florida,沒重口音),奶奶就來自北卡,但也擺脫了南方口音。我工作的地方三十多人,只有兩個工程師來原本自南方,但他們也擺脫大部份口音了,因為大部份在南方大一點的城市生活的人,為免受到歧視,都會盡量甩掉小時候成長時習慣的重口音。

我其實在三十多年前,在美國當交換生時,聽得更多南方口音。一來在本地中學當學生,很多同學及老師都從未離開過北卡,我學校又有差不多一半是黑人,那時候全中學都沒有一個華語學生(亞洲學生只有幾個,來自越南日本),所以上學真的大部份時候都是聽著不同濃烈程度的南方口音。不過日常聽得更多的,是與我同住的契爺(host dad),他出生成長自一個種植煙草的大家庭(有九兄弟姐妹),來自農村的他說話當然有南方口音,有時去他的大家族聚會,真的是比任何聽力公開試更難的考驗!

但我契媽(host mom)原本卻是北方麻省人,出來工作後才搬到南方的,所以她就有美國東北口音,雖然不盡是波士頓口音,但她一開口,就會被北卡的人認出她是東北人(yankees),我在他們的家住了一年,日歹相對,不可能聽不懂他們的口音啊。

至於自己移民後,在職場環境內,卻又被全球性的口音包圍著。因為是科技公司背景,我在北卡辦公室的工程師真的來自五湖四海:美國(東西南北都有),蘇格蘭,韓國,科威特,中國,泰國,印度等等。如果不是美國本土出生,其他的都是讀大學碩士/博士或者工作時,才移居美國的,所以說英語仍會有原本自己的口音。我在那裡工作八年,日對夜對怎麼可能可以聽不懂?

所以我看任何英語的錄像/電影等,如果有字幕的話,都會把它刪除,因為即使是專業翻譯,但如果翻譯者本身不居住在內容講述的地方,有些只靠字面翻譯是會翻錯的,我直接把腦袋轉去那地方來聽,會更明白。例如電影Inception,我看中文字幕是看不懂的。楝篤笑秀(stand-up comedy)也是,看翻譯的話,應該笑不出來。愈複雜的英文對話,我愈不能看翻譯。我有信心認為,我聽英語的能力,應該比不少英語國家出生的人還要高。不要忘記,我大學是主修哲學的,中文大學大部份哲學課是用英語授課的,教科書及功課考試等也是用英語(少量是國語),連哲學內容都聽得懂,電影電視劇或日常生活等等,相對簡單好多。

我最大的弱項,是不能模仿(replicate)不同的口音,甚至連美國南方的口音也學不到。我的英語口音,基本上在17/18歲,當交換生時已定下來了,因為日常跟當家庭主婦的契媽溝通較多,口音帶中性(neutral)一點,但也不完全是美國口音,自己又帶一丁點原本香港人的口音。又加上在香港讀中學時是學英國口音的,有某一些單字,不知道為什麼我一直擺脫不到用英式發音(例如ask, answer, grant), 所以當年在波士頓個人遊,被一個後來變成男友的博物館職員搭訕時,他就直說我說話帶英國口音,問我來自哪裡。後來未移民前,我在港生活時,所有在港的前男友都是外國人(美加澳歐洲都有),但拍拖久一點的(超過兩三年),甚至我自己的前夫,都是口音極度中性的,所以也沒辦法學到不同的口音。也是自己沒天份,因為我前夫學口音能力非常非常強,南方的,印度的,黑人的他都會,而且一轉就可以很流利,我好羨慕他這個能力啊!

要訓練聽英語的能力,沒有什麼速成方法,唯一的方法就是聽得多,將自己浸淫在英語世界內,我自己已有差不多三十年,沒看廣東話電視節目及電視劇了。而講的能力也一樣,就是要去找只說英語的人談話,而且不要只談風花說月日常生活話題,要談得愈深入愈複雜的話題愈好。不要怕自己表達不夠好,說話是要一路說出來,思路才會愈來愈清晰的。愈害羞愈怕錯不敢踏出第一步,就一直不會有進步啊。







13/9/2020

終於要做這件事:徵求交換MOTS Tour小卡

估不到我一直不想做的事,終於忍不全要做了。

還有最後一箱周邊未到,所以未寫開箱文章之前,先插這一篇。

如果有習慣買防彈周邊的阿米們,都知道Big Hit最近幾次出的抽樣小卡,即使買了幾組,但只要在同一次買,來貨都會是每組一模一樣全完重複。以前不是這樣的,即使買三四組,抽到重複小卡的機會也不高。我估計Big Hit可能換了生產商,又或者現在生產的數量太多,廠方懶得把不同組的小卡混起來才寄給阿米。

Map of the Soul Tour的周邊因為有網上預售,不用現場排隊也可以想買多少就買多少。難得出現這機會,我一口氣買了十四組小卡回來,以為每個成員只有八款照片,應該可以儲齊一套,多出來的六組就算了或送人。

怎料,最近終於收到朋友寄來的周邊,一開小卡就愈開愈憤怒。買十四組小卡,居然沒有一個成員拿得齊,最過份的,Jimin那14張只拿到4款,單只Jimin的2號卡,我就有7張!

所以即使過了大家開箱的時間已很久,我都想試試用這個渠道,問問香港的阿米是否亦有重複或多出的小卡可以跟我交換。當然,我是可以拿去賣再買欠缺那些回來的,但盡可能我都不想將周邊賣來賣去。

不過,大家都知道我這個人很坦白,亦很了解各成員的小卡二手市場價值,相差非常大,所以我也先小人後君子,希望以同一成員對換,即是RM的換RM,Jungkook的換Jungkook,團體的換團體。

以下就是我所擁有小卡的照片,所欠成員小卡編號,就用黃色數字顯示,例如RM我就欠6號卡及8號卡。


至於我有什麼卡多出來可以換,以下列就是我現時擁有所有小卡的數量。只得1張或0張當然不能換。可以換的,就在黃色格仔括號內的數量(因為要留一張給自己嘛)。

Card No.

RM

Jin

Suga

Jhope

Jimin

V

Jungkook

Group

1

1

1

4 (3)

0

1

0

7 (6)

3 (2)

2

3 (2)

3 (2)

0

1

7 (6)

0

3 (2)

7 (6)

3

3 (2)

2 (1)

1

0

0

5 (4)

0

1

4

4 (3)

0

3 (2)

1

0

0

0

2 (1)

5

0

1

3 (2)

3 (2)

4 (3)

4 (3)

2 (1)

0

6

2 (1)

0

3 (2)

3 (2)

2 (1)

1

1

1

7

1

4 (3)

0

2 (1)

0

3 (2)

1

0

8

0

3 (2)

0

4 (3)

0

1

0

0


如果可以整組8張換,我當然歡迎,也會一併付上放小卡的外盒。

噢,我差點忘記了,除了小卡,我也買了九個抽樣成員磁石,可惜九個之中也沒辦法把七個成員拿齊。我現在只欠了RM,多出來的是Jin及兩個Jimin,大家可以隨便拿其中一個換RM給我。

有興趣更換以上周邊的香港阿米,請電郵ceci08ceci08@gmail.com與我聯絡。

萬二分多謝!



11/9/2020

防彈在美國的發展(續)....... 如何拿到Billboard Hot 100

我有一段很長的時間沒有寫關於防彈的長文章了,連上一次是在什麼時候寫都忘了。

今天提起勁再寫,一來因為防彈的第一首英文歌Dynamite,連續兩週勇奪Billboard Hot 100榜榜首,成為自1963年日本作品Sukiyaki之後,57年之後第二首來自亞洲的歌曲奪冠,是韓國流行音樂史,也是世界流行音樂史的一個重大里程碑。二來這一兩年多了很多新的亞洲阿米,應該對美國樂壇,美國音樂娛樂事業業界環境及文化不太熟識,所以有時對於防彈在這個全球第一大的音樂市場內,在發展上的前進與阻撓百思不得其解。其實不只亞洲阿米,連美國本土的眾多阿米,有部份因為年紀細,又或者不少都是飯防彈前從來不飯偶的,當中很多都是從不留意國家本土音樂業界的發展,而且廿多歲或以下的一代,都是網絡成長的一代,索取音樂的途徑,都是從網絡,從音源系統而來,不少年輕美國阿米,未飯防彈前,都未看過很多防彈被邀請出席的電視節目(如主要觀眾年齡層是30-50代的SNL, Today Show,所有night shows等),或各大美國音樂頒獎典禮,所以很多時都不明白這個,又不明白那個。

而事實上,美國近十多二十年的音樂消費市場,亦是由音源系統壟斷。以下是昨天公佈的統計(註:RIAA是美國統計音樂銷量的認可機構)。

當現代人可以不花一分一毫買專輯或下載音樂,不需"擁有"都可以從音源系統聽歌,美國唱片公司及歌手,由歌曲本身得到的主要收入,就是來自刷音源得到的版權費。當然,音源系統公司也不是會生金蛋的鵝,羊毛出在羊身上,你想免費聽歌,就要忍受廣告的干擾,不想被打斷,就交月費做收費戶。廣告費又好用戶月費又好,總之,音源公司也不會做賠本生意。

防彈在刷音源方面,在美國的成績一定不及英語體系歌手,雖然以"全球"計,防彈仍是不俗,以下是今個星期二Global Spotify的成績(防彈排第三)。

不過,防彈之前一直在Billboard Hot 100未能突破的主要原因,是Hot 100有極大的計算比例(有傳佔一半),來是美國電台播放率,這也是為何一些歌曲,會在Hot 100 Top 20長期上榜,不是因為它們銷量或音源成績特別好,而是美國電台長期播放這些歌。

而美國電台對防彈的興趣,可算是....... 無!

你或者會問,都什麼年代了,還有誰會聽電台?那是因為來自亞洲大城市的我們,不像美國人那樣,每天自駕通勤。是的,基本上沒有人會在家收聽電台,但美國地大脈搏,美國人每天坐在車上的總時計,是大家想像不出來的。而對音樂沒有特別偏好的一般人,尤其是年齡群較大的,就多數會在駕駛時聽電台,在塞車時更需要留意電台廣播。近十年很多新出售的車輛,亦都會有收費網絡電台如Sirus XM的優惠。

以前我曾經寫過,美國阿米為了幫助防彈增加電台播放率而作出的努力(這一篇)。但那一丁一點,不構成任何具體成績的煙幕,也只是在2018年,防彈剛被美國音樂界發現時曇花一現過。那為什麼美國電台對防彈歌曲沒興趣?其實原因只有兩個:

1) 美國電台,無論操控者(老闆/監製/DJ等),以至聽眾群,都主要是白種人(操控者更直接說就全是中老年白種男人),他們的音樂取向很單一亦很保守。美國白人抗拒新事物的頑固,是大家不能想像的頑強,那是他們要誇耀自己是白人的優越感,也是對現代全球化大趨勢,怕失去一向擁有的強勢而作出的反抗。更直白的說,就是種族歧視(包括對黑人、拉丁裔及亞洲人)。我這個曾長年住在鄉下州份的美燦,可以坦白告訴你,身為黃種人,居住在美國,除非你住在加州,否則在校園、在職場、在日常生活,一定會經歷過不同程度被歧視的情況。所以你想美國電台主動播放防彈的歌,根本沒可能。電台DJ或管理層不公言說一些歧視或詆毀防彈的言論,已算幸運。當年他們會陪美國阿米玩玩,主要都是貪新鮮(novelty effect),或趁機為這些細少無名的電台提高知名度罷了。

與防彈合作過的Halsey,就在訪問中很老實地說過:

2) 第二個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為防彈,及為防彈在美國發行音樂的Columbia Records,不玩payola這個行內常規。Payola沒有中文翻譯,但簡單就是唱片公司付錢給電台,增加其下歌手歌曲播放率,從而令某些歌佔據流行榜,亦即是“買榜”。這種商業檯底交易在二十世紀起一直盛行,有說70年代的搖滾樂(Rock n Roll),由無人所知到興起及盛行,都是靠payola一手帶起 (Rock n Roll也是純白人音樂啊)。Payola屬賄賂是犯法的行為,但以不同形式出現的payola,至今一直沒有停止過,現在可能只是透過第三者中介公司做。最直接的當然是給錢,例如直接給錢贊助這活動那活動,但其他形式如給電台監製、DJ免費毒品或嫖妓等利益,都不屬意外之事(其實就像上一兩年,韓國娛樂公司招待電視台節目監製去夜店,以控制選秀節目結果一樣)。

即使近期在2005年,美國三大唱片公司Sony Music, Warner Music跟Universal Music,也曾為payola行徑,被紐約州提告及分別罰了1,000萬、500萬及1,200萬美元,而2007年又有四間電台被罰了1,250萬美元。單只看這些罰款額,及這只是美國50個州,其中一個州的檢察官決定控告得出的結果,大家就可以想像到,全國payola當中涉及的賄款有多驚人。現在全美最大的網絡電台iHeart Radio,每年有幾多一級紅星歌手出席它們的搶錢年末巡迴演唱會Jingle Ball,這雖然不涉及直接金錢交手,也算是另類payola,你看連防彈過去兩年都要低頭出席這俾面演唱會就知道。美國電台只靠廣告或收費戶收入,可能難以維持業務,所以不同模式的payola一直存在。

防彈及所屬公司Big Hit,即使在韓國這個很腐敗很黑暗的娛樂圈,一向都少玩這些檯底交易(以前亦沒有錢去玩),而防彈在美國的發展及成績,一直是有機成長(organic growth),沒有特別規劃過的。老實說你問2017/2018年的Big Hit與防彈,他們都應該會坦白告訴你,他們沒有特別要用心去經營美國市場,第一次拿Billboard Top Social Artist,第一次拿Billboard 200專輯榜榜首,對他們來說都是一個意外,是美國阿米自發帶他們上位,而不是因為防彈或Big Hit做過什麼動作,特別在意發展美國市場。當他們發現原來一直堅持只做好音樂,不參與這種遊戲規則,不招呼這個不應酬那個,都能持續向上發展,那為什麼現在要低頭?說到最後,拿到榜首拿到頒獎禮大獎當然是好事,但防彈與Big Hit,不似會為了這些光環,影響他們一向對音樂創作、企劃及市場推廣的模式,或一些底線的堅持(我亦希望他們以後也不會)。

這次Dynamite拿到Hot 100榜首,也是因為美國阿米已決定自創新遊戲規則,不跟美國行內一貫做法打榜。首先是不再花時間心思去討好任何電台,甚至開始宣揚拒絕參與任何電台以投票或其他模式引阿米幫他們宣傳的技倆(很多美國阿米已封鎖了不少電台推持戶口)。放棄電台播放後,如何能成功在Hot 100榜取得好成績?說真的美國阿米在刷音源方面雖然很努力,但一般美國路人不會主動聽防彈的歌,沒有這班人的協助,阿米即使日刷夜刷,音源成績始終與美國本地歌手差距很大(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很希望防彈的主打歌能被放在Spotify主要playlist內,因為這樣不主動搜歌而只自動播playlist的路人就有機會聽到)。

我們美國阿米唯一能做到,而且可算實力最強的,是我們肯出錢。用錢不停重複地買下Dynamite這單曲。看到這文章第一幅圖片,音樂銷售總收入只佔7%的physical sale及6%的digital download嗎?我們就是知道這是我們唯一的強項,因為這是美國阿米百份百控制得到的領域,所以今次各個為防彈在美國打榜的大推特戶,就主要推動美國阿米去買單曲,亦組織了收集全球捐款的戶口,為未能花錢的美國阿米提供資金購買單曲。如果說大陸阿米是最願意花錢,為個別成員的個人作品打榜或辦應援活動的話,那美國阿米就可說是最願意花錢,為防彈整體努力。前陣子能在短短一天之內,以防彈阿米之名為Black Live Matters籌得100萬美元,當中極大的支持者就是美國阿米(我也捐了500美元啊)。有一大群年紀較大又忠心鐵飯的好處,就是他/她們可以拿出來花的錢夠多,亦不用向家人家長負責。

要知道美國阿米如何用驚人的組織力及財力,反轉Hot 100榜的打榜常規嗎?以下兩幅圖片,是一些為Billboard榜做預測的賬戶,在過去兩星期為Hot 100作的最後預測。(註:因為是預測,所以最後實際數字是有點出入的。)

第一星期

第二星期

大家見到Sales那一欄的數字有多驚人?美國阿米,就是要做到,即使電台不肯播防彈的歌,本地飯圈的人數又不夠刷音源的話,我們單靠出錢買單曲,也可以幫防彈拿個第一回來!有時間的話只要去推特戶@btschartdata滑一轉,你就知道美國阿米在這次打榜的組織能力,那裡上載了驚人數量的單曲購買認證照。(題外話,你在上面兩張圖看看,同一首歌在Stream與Airplay那不合比例的數據,大約就知道哪些歌曲,即使不受樂迷歡迎,而仍會被電台勁推!!)

不過,今次Big Hit亦跟過往不一樣,是有對Hot 100奪冠進行部署的,不單只因為Dynamite是英文歌,令電台難以用非英文歌為藉口推卻完全不播(不過Columbia Records今次也是盡了努力向電台宣傳),更在首兩週為Dynamite推出六個remix版,這都是為了打榜,讓有心有力的美國阿米,可以數十首數十首買下。更重要的是Big Hit終於跟上"只出單曲"這個遊戲規則。之前防彈每次出新歌,都是整張專輯出,那阿米的錢就只會主要投放在買下整張專輯贏200專輯榜,而不能讓主打歌同時贏Hot 100。來自西方的歌手,為了打榜,一向都是先每隔幾個月出些單曲,然後再過幾個月才集合這些單曲出整張專輯,以這個模式發行音樂就是為了打榜啊(當然,串音源的效果也較好,讓很多非主打歌都會得到好成績)!我相信,如果年底防彈不以這模式出新專輯,而沿用以前的方法只一次過出專輯及主打,下一首主打歌也未必能在Hot 100奪冠。(如果Big Hit有人會看我的文章的話,敬請考慮先出主打歌兩三星期,才再出專輯。)

今次防彈的Dynamite在Hot 100連續兩星期奪冠,已令美國音樂行內有一定程度的不滿,在推特已開始看到各種指責阿米打榜方法的聲音,奪了二冠後這種指責聲音增加了很多。某程度就是因為防彈/Big Hit/阿米,不跟他們的遊戲規則,打亂美國樂壇既得利益而憤怒。我預計防彈在美國被打壓的狀態,在短期內會增加。

但他們最大的盲點,亦是整個操控美國音樂業界的一班人最不懂的地方,是他們不知道,防彈在美國賺的錢,發掘出來的市場,並不是他們原有的,也不是他們可以爭奪的。美國阿米,大部份從來都不會花錢在音樂/音樂人身上,而只在防彈出現後,才花這些原本不會流通在音樂市場的錢,所以並不存在所謂奪走西方音樂人的收入。而一旦防彈解散或不再出音樂,這群飯及他/她們的錢,也自然會跟著防彈離開音樂市場,你想留也留不住。防彈在美國的市場,是獨立圍起來的,它不犯你,你也碰不到它,美國業界一直想打擊防彈,去貪這個金礦,是對現實全無掌握又非常白癡的妄想。同一道理,其他韓團也休想以為防彈為你們打開美國市場缺口,讓你輕易進入美國市場,你無腦就繼續浪費資源經營(例如SM娛樂),而最後只達到每年KCON級數的程度吧。

有人問為什麼美國電影界會一致恭喜“寄生上流”這套韓國外語電影,還頒奧斯卡最佳電影給它,但音樂業界卻對防彈創造的驚人成績輕視甚至打壓?那麼簡單都要問?“寄生上流”是例外,在美票房也不出色,在美國沒有製造收入,也完全沒有威脅本土電影業的荷包,而且奧斯卡入圍及得獎電影,一向跟賣座及賺錢沒關係!你知道美國音樂業界多討厭不能在防彈,在阿米身上分一杯羹嗎?防彈於美國在專輯銷售,周邊銷售,尤其在高價值的演唱會門票銷售,所涉及的金額,都是以創紀錄式來進行的,是近年在美國音樂市場非常罕有的一筆巨款。Big Hit現在無論在韓國及全球,也專注建立自己平台,漸漸減去一個又一個的中介公司/中間人,你想在他們手中抽佣拿到阿米花的錢,只會愈來愈難。

噢,我不知不覺已寫了很多,其實可以寫得更詳細,附上更多背景或數據資料的,但我現在好懶不想花太多時間。本來想連格林美獎Grammy's的問題都一起寫,但這一篇已經太長了,而且我昨夜/今早仍未睡覺,現在好睏,要先去睡了!

(後註:一覺醒來,再看這篇文章,錯字多之餘,也寫得不夠清晰,所以又修改了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