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2020

防彈2020世巡:MAP OF THE SOUL TOUR

要來的,終於來了!

之前官方已隱悔地透露,四月可能會開始2020年的世界巡迴演唱會。

前兩日,有阿米發現,北美主辦Live Nation的網站有美加場的資訊,但那時還未有官方公佈,大家就在爭吵傳不傳這些小道消息時,我就把需要的酒店先訂好。其實在過去兩天,各城市的場館附近,都開始有大佈置在推廣了。

今天早上,Big Hit終於公佈,2020年MAP OF THE SOUL TOUR,在首爾、北美、歐洲及日本戶外競技場館,共37場的演唱會日程。


倫敦居然不在Wembley Stadium啊!我有點失望,因為我真心喜歡那場地及附近的配套。

以防彈全球粉絲現時是火箭速度增長率這現實,而大家都知道去他們演唱會是"once in a life time experience",現在已不是「我想去什麼場」的年代了;反而是,我能夠買到那一場的票就去那一場吧,如果在時間上或金錢上沒有這個彈性,而還能去到自己想去的場次,那真的是中了彩票一樣啊。

我當然是有自己心目中希望去得到的場次,幸好暫時沒有我非常想去而又未去過的場館。但秉誠我一向對這種事的看法,都是先盡努力,然後就隨緣吧。去年LYSY日本我一場都沒有去,就是因為抽籤沒中,但又沒有很大動力去買二手票,所以就沒去啊。我相信今次日本場我都會以這個取向安排,抽到就去吧,始終我對於他們主打歌都唱日文版,沒有特別強的意欲,而Osaka Dome和Tokyo Dome我都去過了,所以示一定要去得到。

可能有些阿米(尤其是看我部落格的中文讀者),對於除首爾日本外,沒有公佈任何亞洲國家場次,有點失望或不知所措,因為要決定是否需要出國,還是賭自己的國家遲早有好消息。其實對這個行業有多點認識的話,都會知道,亞洲、中東、南美這些國家,是很難安排統合的主辦,但沒有統合主辦,就很難在各市場拉拉補補互相補足盈利。

亞洲太多城市沒有符合防彈規模的場地了(4-5萬人以上),以防彈現在的出場費再加上製作費而言,辦4萬人以下一場的演唱會,主辦虧本的機會極高。

就以去年LY香港場為例,因為場地最細只可載萬多人,香港成為亞洲唯一要舉辦四場的地方,其他城市因為場地大只需辦兩場,而香港場的票價,亦是全亞洲最貴的(不論原價還是黃牛),最便宜天堂位都要HK$888一張,又有上千個不要說防彈成員,就連大屏幕都看不到的企位要每張票價是HK$1,388,就是因為場地太細,要抬高每一張票的價錢彌補(差不多是一兩抵兩張的票價)。今年會在香港辦演唱會的Billie Eilish及本地薑劉德華,同一場地最貴票只是HK$990左右,跟防彈去年的天堂位差不多,而防彈去年最貴的是HK$2,488(比美國場還貴,應該是全球最貴的高價票),你就知道藝人出場費對票價的直接影響。但非常高的票價帶來的結果是什麼?就是香港場最後成為「國際」場,因為香港本身的阿米,年紀輕的佔多數,根本負擔不起這麼高昂的票價,所以全場的觀眾有八成都不是說廣東話的。防彈來是來了,但仍是有很多香港阿米搶不到票負擔不起黃牛。連香港這麼有錢的城市都這樣了,那生活物價指數比香港低很多,如菲律賓、印尼、泰國、甚至台灣、馬來西亞,辦了但列出對本地生活算驚人的票價時,本地傳媒會當沒事發生嗎?這也是為什麼香港雖然比以上列出的國家,都較少阿米,但防彈卻仍然會來。現在大家祈求有一個夠強大的主辦,能計好數把一籃子的亞洲國家包辦起來吧,又或者個別國家有超級富豪,純粹為了令防彈出現在自己國土而不計較虧本也可以。

防彈是不會為任何國家自己欠缺的條件,而調整出場費的,因為辦演唱會不是辦福利工作啊,不可能因為大家場地細、工資低,就補貼大家。我知道大部份仍在學,或剛出來工作的阿米小朋友都最不想聽/看這些,但這就是市場經濟的殘酷,也是現實。

還沒消息公佈,還沒售票有其好處,多點時間讓大家繼續努力儲錢。你看美加阿米,由公佈到公開售票之間,只有兩個星期時間準備,口袋沒錢就沒辦法了。我幾年前已提醒大家要儲錢,愈多的錢,可出國,可買二手票的可能性愈高,令自己能去得到演唱會的機會愈大。

祝大家(包括自己)好運。








14/1/2020

年輕人,不是應該更強嗎?

首先,祝大家新年快樂。

我聖誕與新年期間,除了公眾假期外,沒有額外放假,農曆年也將會是這樣,什麼地方都沒去在家做大懶蟲,主要原因都是剩下的年假太少,不想浪費。

以下又是我這個中年婦,實在忍不住要發洩(rant)的時候了!


我回港工作都有一年多了,愈待得久,就愈發現香港的上班族,無論年輕的或是年紀大的,都好像沒有跟這個網絡時代接軌,仍然停留在非常離線/下線(offline),非常原始的運作模式上。

我想請問一下,剛大學畢業沒多久,或正在就讀的同學們,如果你們要做功課寫論文,是如何搜集資料的?參考書....網上資料.... 不是嗎?

那為什麼一離開學校要上班時,那自學的技能就完全拋掉?

如果之前沒留意,我是負責公司的行政及物業管理相關工作的。一般人都會認為,任何人都可以擔任這些「沒有難度」的工作。我坦白告訴你,這個想法不正確。

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大部份機構,即使行政部門做得很差,或什麼都不做,公司也不會倒閉的,這也是為什麼有很多能力低的人一直留在行政部工作,因為工作相對穩定,被辭退的機會不高(除非上司是我)。但是,一個專業而又有水準的行政部門,對協助公司業務運作的提升(效率/質素),可能是大部份人未經歷過亦想像不來的。

這種看低行政工作的態度,即使是我現在與過去的兩個上司(美國及香港),都不意外地表現出來。在我美國辦公室的地方主管(不是我矽谷的行政部上司),是電子工程師出身的業務管理高層,他來上班第一天見我的時候,第一句就問:我看過你履歷,為什麼你會在這裡做這樣的工作?我現在的老闆,幾十年一直在私人機構做人力資源工作,來到這機構同時主管行政部,亦一直跟我說:你真是我見過做行政工作的異類。

以上意見,並不是要說我多特別多優秀,反而只是想反映,大部份來自私人公司背景的上班族,對行政工作的理解與期望都太低了!因為,我過去有十幾年在公營機構工作,是不會聽到類似的話的。公營機構對行政工作的要求較高,自然地也不會看輕這些工作,大家見香港政府由港英年代到現在,每年中央考核過五關斬六將招募的兩個職系之一,就是行政主任。為什麼政府行政主任的起薪點,一般會是同樣是大學學歷私人機構管理實習生(management trainee)的兩倍?我1997年入職行政主任的起薪點忘了是$22,000還是$26,000,這個23年前菜鳥的薪酬,比很多今年的畢業生一般起薪點還要高呢!(今年入職的行政主任起薪點是$31,750)。政府想以高薪搜羅求職界的精英,原因很簡單,就是公營機構對行政工作的要求很高。

噢,抱歉,寫到遠離題目了。我想說的只是..... 不要看輕行政工作,因為優質與劣質的可以差很遠。

行政工作是一門既專業,但同時也是很瑣碎的業務。很多你想像得到,想像不到的範圍,都會包括在行政部門內。我現在的機構有僱員接近400人,辦公室在自置物業三層佔地四萬多平方尺(3900平方米)。因為機構業務關係,我要負責的一些工作種類有:

~ 全球23個辦事處的租賃
~ 三層自置物業的管理,當中包括行內稱的“風火水電”。因為不是租的,所以硬件如空調系統的更換與保養、洗手間運作、消防系統建設及保養,消耗設施更換(如天花燈/茶水間設備),或軟件如請保安員,辦公室清潔等都是我的範圍,跟一般租辦公室有什麼事就打個電話叫物業管理處處理不一樣。
~ 辦公室的所有設備購買與保養,如各大型文儀用品,會議室用的影音設備,電話系統之類(這機構在我來之前三年已想換掉已用了超過20年的電話系統,經歷兩個部份主管都拖著換不了,我來了連採購安裝在半年內就換了)。
~ 倉庫及物流。你見我們香港及全球有這麼多辦事處,亦因業務關係,我們有大量東西要存倉及付運,各國海關的要求與嚴謹度都不一樣,業務的同事又大部份對此無認識亦不想認識繼續亂來,這可以是很頭痛的事。除了一般貨倉,我們在外有放舊檔案的文件倉,也有承辦商提供文件掃瞄存檔的服務。另外單只是本地及海外派件或速遞工作,我們已有三個不同的供應商(跟倉庫物流的付運不一樣),再另加了香港郵政局的郵資蓋印機(franking machine)....... 這通通只是付運各種東西出入就有這麼多個種類。
~ 辦公室環境改善及裝修(我未來三個月,就要更換部份空調,更換三層樓公眾走廊的地毯,安裝電窗簾,完全拆掉一個男洗手間重新裝修(去年也拆了兩個),安裝及啟用之前拆走的閉路電視)。
~ 因業務關係,我機構有聘用外營的旅遊巴士及房車接載服務,也有公司車及司機,三種是分開採購及管理的。

以上只是我部門部份的工作。所以,如果你以為行政部,只是幫你訂文具、管茶水、印名片、有接待員,攪公司派對,或者有時候換辦公室傢俱,就是我們的工作,也就是所有人都懂得做的工作,那可能是你公司的業務太簡單,或者你們的行政部質素太低,想都沒想過他們可以做多一點。(當然,以上提的也是我的管理範圍,但都是最基本的)。

所以,什麼類型的人,才適合,或可勝任較專業的行政工作?

其實很簡單,主要只有兩項素質:

1)  能夠同時處理不同的工作(multi-tasking)
2)  自學能力高

第一項不用多講,第二項的主要原因,也正正是因為行政工作涉及的範圍非常廣,而且基本上在學校是學不到的(除了物業管理),那即是說差不多所有東西,都是邊學邊做,每一個種類的工作專有名詞不一樣,要注意的東西不一樣,甚至供應商的文化及行規不一樣。但是打工不是實習,沒有公司會容許你坐下來不受打擾慢慢學,也沒有導師老師整理好課本教你的,這就是為什麼「自學能力」在執行行政工作時很重要。再者,行政部要使用及管理非常多供應商承辦商,如果你什麼都是只靠它們,那只獲低質貨品/服務,或被騙的機會會好高,所以一定要有相當的專業知識,才能提出清晰、合理及不能被拒絕的要求。

我管理部門有個習慣,就是喜歡時不時轉換員工負責的工作,及不可能讓一個工作範圍只有一個同事了解沒有後備補助。行政部沒有專才這回事,只有全才,如果有下屬抗拒這種工作調派,我是不會強留他們的。

我現在的下屬,全都是來自私人公司行政工作背景的,工作態度沒有問題,但時不時我就會聽到他們條件反射地說:這個種類(例如海外物流)我沒做過我不懂。

我通常只有兩個回應:1)我都未做過但我自學一會已懂;2)你是否所有工作都是做過才懂得做?那你剛出身,剛來這公司時是怎樣過的?

沒有人一出世,一出來工作,就什麼都懂的。重要的是,面對不懂的新事物時,你以什麼態度對待?作為上司的我,其實,只是在等那些小朋友說一句:這個項目我之前沒有接觸過,不過等我先看看舊檔案及上網找找資料,若有不懂的我再來問你。

不過寫了過千字,還是未到正題(哈哈)!

其實我最想寫的,是現在香港人,上網找資料的能力太低了。

我都是回來香港,在職場待了一年多,才知道原來好多香港人,不懂得google!

所謂不懂,不是不知道有google這個入門網站,也不是不知道google的功能是什麼,而是不懂得如何用google找適合的答案,或者在遇到工作上的問題時,沒有想過可能會在網絡上找到答案。

在過去十幾年,網絡發展最高速的時候,大部份日子我都在美國,不知道香港人的用網情況。不過有一些都幾經常發生在我跟我老公身上的事,就是別人(女兒/同事/普通朋友等)懶惰地向我們“打電話問功課”。可能因為我倆好奇心都重很八卦,什麼事都想知道點,自自然然身旁的人就當我們是google,順手順口就先開口問,有時甚至是很簡單的事。我老公有時會好串地回一句:答案在這裡:www.http://lmgtfy.com。

大家知道這個網站嗎?

lmgtfy ........就是....... "let me google that for you"的縮寫(我老公的幽默感,不是一般人可領會的,但我就會會心微笑。

香港在職的人好奇怪,你以為他們不懂用網絡找東西找資料嗎?又不是,不然你看看那些為子女選學校,準備辦婚禮,或者要團購這些那些的..... 跟自身利益有關的,多多資訊都找得到。

但很多常識性的東西,又或者是跟自身及家人私下利益沒直接關係的範圍上,就一點都不八卦,一點動力去了解都沒有,又或者突然腦閉塞一樣,即使想了解也不意識到可在網絡上找答案。

根據觀察,我慢慢發現,香港人沒習慣用google,不喜歡用google,有部份原因是他們沒有想過用“英文”搜尋,在互聯網的世界,繁體中文的資料與內容非常非常有限,一來有不少中文人對科技有抗拒,但亦有一個重點,是華人沒有“分享”“共享”的習慣,所以如果你只習慣用中文搜尋google希望找答案,大部份時間只會出一兩個頁面的連結(web link),而且十之八九都跟你問的東西沒關聯,久而久之,你就會放棄嘗試在網絡找答案。

我就試舉幾個在我部門發生的例子。

我們去年拆了兩個廁所重新裝修,但承建商的表現與手工都不理想,其中一個問題是舖下的地磚,磚塊與磚塊間的灌漿,不知道為什麼總是在乾透後變色(我們選深啡防滑磚,灌漿也選磚紅色,但一乾了就變成淺灰近白色,非常礙眼)。負責的下屬雖然是努力形,但就時常被承建商說句:“就是這樣的,再做過都會一樣”.... 然後就不知道怎樣跟進。

當然,做行政的同事,即使有裝修辦公室的經驗,也未必有裝修公用洗手間的經驗,我也沒有啊!而且即使有,亦不等於對每個細步驟每種物料都懂。但裝修行業,是很看個別公司/師父的專業操守的,當你什麼都不懂又被他們發現,而他們也不是什麼好人的時候,被騙的情況可說是百份百。

當時出現這個情況,下屬就是一個不知道怎辦的模樣,但她的職級也是要大學畢業後起碼八年工作經驗才會被考慮啊,絕不是菜鳥,不可以只是把問題傳達給我,然後就當自己工作完成。如果所有灌漿都會乾透就變白色,那為什麼會有不同顏色的灌漿可以選擇?為什麼承建商說一句“就是這樣的”就算數?有沒有想過自己找答案?如何找答案?

我叫下屬自己嘗試上網找答案(問題原因)時,很快她就說找不到。但我用了不到十分鐘就弄出頭緒。香港職場的人,即使是年輕一代,智能手機不離身的一代,不知為什麼就是不想去學會運用網上的資訊幫助工作(私人生活方面又不是那回事)。如果你不用腦,就去搜尋“灌漿變色”,或者廣東話“掃口粉變色”,那什麼都找不到當然不是出奇的事!你以為用中文的裝修師父,會在網絡上教授任何秘訣嗎?

我想也不想就用英文去找答案的(grouting discoloration / fix color problem with grout),英語系統在這方面的資訊是多到你看也看不完的,亦有很多DIY的普通人會將經驗分享在YouTube,歸根究底,就是你是否願意花多點心機在工作上。請不要跟我說我不知道灌漿/掃口粉的英文是什麼,我的機構主要是以英文溝通的,如果你之前不懂得工作範圍有關的用詞(中/英文),也要自己找個方法學會,我不是大家的英語老師,不是來教大家英文的。

如果覺得以上例子難度高,另外一個非常簡單的工作,就是叫他們更換各層樓茶水間的微波爐,換掉用了多年舊款白色的,我唯一要求就是要換不鏽鋼/銀色,這個工作很簡單吧!最前線茶水阿姐與辦公室助理,都不約而同跟我下屬說要找有撥號的(dial)款式,因為同事習慣了。我一聽到第一個反應是“習慣可以改,已帶飯回公司的,如果想吃飯,學不會嗎?”然後下屬又說找不到不鏽鋼又有撥號的款式。我問一句:你是怎樣找的?她就說去連鎖電器商店的網頁找(如豐澤)。我反一個白眼,然後在她面前google "microwave for elderly use",再一轉去image page,一排排不鏽鋼面又有撥號的微波爐照片就在眼前。

跟著我又發現,原來我的下屬不知道很多東西,直接打入google就會有答案,例如直接在搜尋空隔打"52 kg to....",首先你自己會見到字體下會引領你選"52 kg to lbs",再一按答案就直接出來(而且google自己的converter也置頂會走出來讓你繼續用)。我發現原來我的下屬是會先去google "kg to lbs converter",然後選一個連結按進去,再打入要轉換的數據,才得出答案,難怪他們工作效率這麼慢!你們都是這樣做的嗎?難道真的很多人不懂得用google?

坦白說,我回來香港工作後,有一個很深的體會,就是覺得年輕人的「自學」能力,比我十多年前離開香港時,明顯下降。我不知道箇中原因是什麼,可能是香港年輕人的英語應用能力低了(很明顯),可能是他們都是衣來張手,飯來張口的一代,習慣了有什麼懶得自己找,都是上網問一句別人就會自動把答案奉上,也可能是年輕一代的好奇心好學心低了,直接導致常識都低了,經常會問些好明顯是常識的問題。

總之,我上班時,要反白眼的頻率.....非常高!(而我自己部門的下屬,已是工作態度一流的幾個。)

我不是一個什麼都知道的萬能人,單有140+的IQ,但沒有好奇好學心,仍是走不到那裡的。當有東西我不知道不明白未接觸過時,起碼我會努力去自學,盡量令自己在短時間內學懂基本的,或要留意的。連我這個接近五十歲的中年人都仍在努力,年輕的一代,究竟有什麼藉口?這不是對職場進升有沒有幫助的問題,不要跟我說現在年輕人沒機會這樣那樣,所以沒有動力。這是最基本的,你受薪來工作,懂得做,做得到就是基本啊。

現在你可以想像,我上班時.....可以有多兇!

發洩完畢!


















































防彈周邊:2020年1月號(二)

趁有時間,先把這些寫完。

以前,防彈演唱會或者Fan Meeting的周邊,都一定是要飯在場地排隊現場買的,而且數量不多,最熱的貨品可能一開賣15分鐘內就售罄,很多時願意排隊都買不到。即使防彈之後愈來愈受歡迎,愈來愈成功,演出的場地愈來愈大,這個安排從來未改變過。

不過,經過幾次現場排周邊的混亂情況,例如插隊、吵架、奔跑時跌倒受傷,及看到愈來愈多人非人道的排周邊也要過夜,更造就起嚴重的代購炒買市場。Big Hit可能被罵醒了,去年的演出活動,開始改變售賣周邊的安排,包括事前網上訂購郵寄到家,演出日之前一天已可在場館買周邊,又或者網上買現場取等等,更重要是在演出之後,提供網上“事後預購”,即是只要你想買又願意等幾個月,想買多少都可以,它們收到訂單後才製作。所以現在差不多是,只要你有錢又願意等,大部份周邊應該可以買得到。

除了國際歌迷會,我也是日本官方歌迷會的成員,可以在指定官網買日本限定周邊。雖然Love Yourself Speak Yourself的日本場,與Fan Meeting的日本場,我都沒有去,但周邊我就有買。

首先要團扇,我好像把他們出過的團扇都買齊了。


然後是一本很厚的記事本,單看外面沒什麼吸引之處(尤其我是不用記事本的人),但內裡就用了他們的單人照做了間隔,而且質地是硬膠片不是紙製品,誠意十足啊。



之後是成員照紙,我現在都有很多防彈的貼紙,但想不到可以怎樣用?


日本場有出個別組合的相框,我在網上搶時,只買了Suga+Jungkook的組合。


這是磁石書籤,如果仍看實體書的話,應該幾有用。


再加兩套小卡,日本場演唱會的周邊就是這些。


以下這些是日本Fan Meeting的限定,我還記得開買那天,我跟朋友在首爾的PC Room一起搶的!當日網站很不穩定,最初是容許買但又有很多人付款後收不到確定郵件,後來網站還公報收不到確定郵件的話,即使完成網購程序都不等於買得到,之後網站就開始慢行或當機了。

先是兩個皮匙扣,我當日只買了Suga跟Jungkook,因為每一次都想在售罄前盡快結帳。匙扣單價雖然貴,但我很少買不齊的,幸好Fan Meeting結束後,Big Hit也為這批周邊"事後預購",所以我把其餘五個都訂了,不過還要等送貨。



之後是一個迷你夾板(clipboard),夾板當然沒用,大家買都只是想要付上的一套小卡。


之後是一套兩張的組合卡(lenticular card)。



又買了一套貼紙,這次不只是人頭而是全身造型,更可愛。


最後就是一個迷你的阿加力製門牌。


又加上兩套小卡,這些就是第一次預購時買的,另在還在等的好像有海報、匙扣及更多的小卡。


雖然我一直都沒有特別儲及換小卡的習慣,但我擁有各種類的小卡大卡,已裝滿了四個文件夾,只是買那些保護包套都買窮!





12/1/2020

防彈周邊:2020年1月號(一)

跟衣服鞋襪一樣,防彈周邊也是買極都買不完的。一季才寫一次的話,量可能大多,今年都是儲夠一定數量就先寫一篇。

首先是防彈首爾pop-up store的最後一批。為了吸引阿米繼續去光顧,商店除了每星期都有新貨品上市外,也會攪一些推廣活動,其中一樣,就是先網上登記,然後在指定日子時間去拿貼紙。我當然沒有辦法為此去首爾一次,但朋友說會去,就同時幫我拿了一份,在大家都出席的洛杉磯Jingle Ball,她就帶給我。貼紙本身好可愛,免費更可愛,而最可愛就是朋友的一份心意!


由pop-up store一開業開始,我已決定一定要擁有Jungkook在店內穿的那件Fake Love帽衣,因為非常喜歡那設計。之後一直等一直等,終於在某一個星期四上市了。不想煩朋友,我找代購買。原本以為是黑色的,但實物更似是深灰色,而且車邊有點洗水(detressed)的效果,好滿意!


出Fake Love系列時,我才發現Suga在去商店當日也穿了那系列的長外套,看到宣傳推特與照片時,都感覺到那件外套會很大件(最小是M碼),但因為印花的設計集中,我估計應該可以修改得到,就冒險買了。

實物真的是非常大,如果不改是絕對穿不了的。幸好外套沒有內裡(lining),我另外花$280,把肩膀位、手袖、衫身全改窄了,長度也改到及膝,現在可以穿了。收到實物後,發現質料就是防風防雨的厚雨衣,而且帽子有橡筋可拉緊,以後去演唱會如果預計會下雨,穿這件會非常適合。


其實整個Fake Love系列的周邊我都很喜歡,如果不是已經買得太多也穿不完,我想連燈啡色那件衛衣也買回來。


出得沒完沒了的BT21,我現在盡量都不太買了。最近一次破戒,是因為它跟我讀中學時的指定書包品牌Les Sportsac合作,先是只在日本發售,後來在亞洲其他的Les Sportsac也可以買到。我就趁週末去朗豪坊的專門店,把一大一細帶回家了,起碼是實用的東西!




以下這雙毛毛Chimmy拖鞋,是我在Gmarket買衣服時,順便買回來的,但估不到今年冬天一點都不凍,真的連一天也沒凍過!這對拖鞋現在原封不動在膠袋內。


跟著是一些防彈官方周邊。首先是今年官方歌迷會的會員禮,等了本年終於收到,我不太喜歡今年的主題與照片,不過都是看一次就放回去的東西,也沒什麼所謂。


另一套我覺得照片拍得很普通的,是今年底的Season Greetings及月曆。只是在室內攝影棚隨便影誠意不夠啊!可能去年的那一輯實在拍得太好了。幸好成員隨機卡,我今次拿到很少拿得到的Jimin!



之後是Love Yourself Speak Yourself DVD,出了首爾、紐約、歐洲及日本版之後,再來了巴西版。我沒有去巴西場,不過都已經買了其他所有DVD ,也不差這一套了,又是拿到Jin的隨機,我最近好像拿了很多Jin,想試試拿其他成員啊!


最後是兩個別針,一個是以防彈2016年出的Young Forever專輯概念照為題設計的(其實這仍是到現時為止我最喜歡的概念照),另一個就是拿了他們表演Dionysus這首歌時的舞台樣貌來設計的。



2020年1月號第一篇就此完結,下篇是演唱會/Fan Meeting周邊。

9/1/2020

JK DAY is MY DAY!

雖然不知道為什麼防彈忙內Jungkook兩年前會選1月9日做"JK DAY",不過剛好是我生日,就當他覺得我的生日是值得慶祝的日子吧!哈哈。

我其中一個下屬都會聽KPOP,亦知道防彈,很攪笑地她就造了這張生日卡,今天扮送文件給我簽名時放在內。

最惹笑的是,他老公見到這張卡,還投訴連自己的生日,老婆也沒有親自設計生日卡,哈哈!




本來今天一早就有不如意事發生,心情有點差,不過見到這張卡,又聽到契女(Blog友Lala女兒CD)一個賀壽音頻,立即沒事!


HAPPY JK DAY!

HAPPY BIRTHDAY TO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