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爺契媽之前各自有一段婚姻,他倆結合時都各自有一個女兒,婚後再生了一個女兒,亦即是我契妹。由於種種原因,較年長的兩個女兒與他們沒甚聯絡,只有小女兒較親密。
說是小女兒,其實也不小了,28歲,大學畢業幾年,現在是初中老師。但因為一直是家裡的baby,所以少不免依賴一點,任性一點,硬頸一點。
她最令人擔心的一環,是感情事。
不知是否太被照顧保護,她絕不喜歡獨處,即使一個人留在家也不太願意,時常都要有人陪伴。
高中時與同學拍拖一直到上大學,但聽說那男孩對她不好。分手後即遇上另一舊同學,不消幾星期又投入新戀情,如膠似漆日日相見,更在大學畢業之前結婚。
老實說,我一直對這個契妹夫沒什好感,又胖又多廢話不是罪,但懶又沒上進心就與人無尤。多年來甘心在油站當個小職員,閒時上酒吧聽音樂扮Rock友。契妹日間實習夜晚上學,要照顧日常家務清潔剪草,他還多多事實埋怨她太少時候陪伴。到契妹找到全職教席,他又吹噓說是時候不再工作當個全職學生弄個大學學位。簡單地說,他五行欠打!
多年來,雖然我跟契爺契媽極不喜歡他,但因為都愛錫契妹,所以即使她投訴時,也只會理性分析或精神支持,因為我們都知道契妹極硬頸,自尊心又強,向她說太多壞話只會惹怒她。她有另一理由,就是覺得離婚是失敗,可能是太顧全面子吧。
去年底,我們終於守得雲開!
契妹夫被揭發在網上徵友,更將契妹名字登出說她壞話,其他之前如瀏覽三級網站、不回家等事已算雞毛蒜皮。契妹終於夢醒,翌日趁他上班時,收拾細軟搬回娘家,並即時到律師樓展開離婚程序。
大概大家都認為離婚是不幸之事,但我們卻高興都來不及。多年來日盼夜盼,都是這一日。
農曆年前,我約他們年三十晚吃團年飯。契媽帶來令人憂慮的消息:契妹在約會網站認識了一男子,有個11歲女兒,已見面幾次了。他還跟來吃團年飯呢!
我對他印象普通,但他目前正失業卻不是一個好開始。
更令我們失望又心痛的是,契妹又重蹈覆轍。
今個週末,我又再探望契爺契媽。一進門,契媽就說:契妹搬走了!
契妹自1月初已將之前的家放賣,因她不想再住在那裡,也不想前夫可以隨時打擾她。契爺契媽還剛開始裝修地爐,讓她有自己的天地。
但契爺契媽不是很開放的新一代,不論你年紀多大,他們是不會接受女兒男友留宿的。
就是為了與這個認識幾星期的新男友日對夜對,契妹前兩天突然宣佈:我要搬回之前的家,今日就走。
可以想像契爺契媽多心痛,又多擔憂!
契媽有勸告她,向她分析這安排不好。她硬說搬走與此男子無關,更對契媽嘮叨感厭惡。
我真的不知怎樣安慰兩老。契爺已差不多70歲,契媽也不年輕了,這個小女兒他們如珠如寶。最慘是他們也不是那種縱壞小朋友的父母,只是一般盡能力照顧支持,講道理以身作則的那類。而契妹除了此致命一點外,其他方面也很正常,學業工作盡責,心地善良,生活習慣正常。
身為父母,還可以做什麼?難道跟她決裂不相見?難道下次女兒受傷害不理會她?除了繼續擔憂,還可以做什麼?
契妹契妹,你還要父母擔心多少年?
22/2/2010
12/2/2010
9/2/2010
這個冬天真太冷!
不是雨,就是雪,而且時常集中在週末才襲擊,令我這個只會在週末才出外喘喘氣的主婦更沮喪!
天氣寒冷,更令我懷念......
蛇羹。(其實凡碗仔翅、魚翅、酸辣湯等啡色又較杰身的湯類我也喜歡。)
臘鴨。(臘味之中,我只吃臘鴨,尤其是臘鴨脾,但多只是兒時與家人同住時吃,自己住又不煮食的我已多年沒吃了。)
煨蕃薯。(很喜歡吃蕃薯。前陣子慶致勃勃第一次煲蕃薯湯水,但然掃興的老公在哀求聲中也只肯嚐一口,最後自己花幾天吃掉一煲,極無癮!)
周記油渣麵。(或許很多讀者都未吃過油渣麵,但我是超級超級「粉絲」!周記在堔水埗,我光顧了十幾年了,不論是住在荃灣、鴨脷洲或上環,我都會每個週末乘車前往堔水埗朝聖!是真的每個週末,一個人、帶男朋友或老公,我相信我是帶得最多外國人到周記搭檯吃油渣麵的顧客!現在每年回港探親,也會專程光顧幾次,可以說我是上了癮的。)
當然還有數之不盡的街頭小食、茶餐廳、炒蝦拆蟹!老公最近聽到我說農曆年多重要,前兩天突然問我想不想回家一趟?但他說不可能陪我一起,我不想大時大節做獨行俠(大家都知道我爸媽一定離港避年),所以都是留在這裡渴望渴望算了!
天氣寒冷,更令我懷念......
蛇羹。(其實凡碗仔翅、魚翅、酸辣湯等啡色又較杰身的湯類我也喜歡。)
臘鴨。(臘味之中,我只吃臘鴨,尤其是臘鴨脾,但多只是兒時與家人同住時吃,自己住又不煮食的我已多年沒吃了。)
煨蕃薯。(很喜歡吃蕃薯。前陣子慶致勃勃第一次煲蕃薯湯水,但然掃興的老公在哀求聲中也只肯嚐一口,最後自己花幾天吃掉一煲,極無癮!)
周記油渣麵。(或許很多讀者都未吃過油渣麵,但我是超級超級「粉絲」!周記在堔水埗,我光顧了十幾年了,不論是住在荃灣、鴨脷洲或上環,我都會每個週末乘車前往堔水埗朝聖!是真的每個週末,一個人、帶男朋友或老公,我相信我是帶得最多外國人到周記搭檯吃油渣麵的顧客!現在每年回港探親,也會專程光顧幾次,可以說我是上了癮的。)
當然還有數之不盡的街頭小食、茶餐廳、炒蝦拆蟹!老公最近聽到我說農曆年多重要,前兩天突然問我想不想回家一趟?但他說不可能陪我一起,我不想大時大節做獨行俠(大家都知道我爸媽一定離港避年),所以都是留在這裡渴望渴望算了!
2/2/2010
代價
今個星期日,是一年一度的美式足球超級大碗賽(Super bowl),Indianapolis Colts對New Orleans Saints。我看好Colts。
但我要說的不是Super bowl,而是腦震盪(concussion)。
最近在HBO的體育新聞節目,報導有關美式足球員因承受重複腦震盪而引起的腦部損傷,實在令我心寒!
節目引述有8名已故職業美式足球員,在死後捐出腦袋進行醫學研究。他們不單比正常年齡提早離世,研究人員亦指出8位運動員的腦袋全顯示腦部受到嚴重損傷,淡白的腦組織中明顯有多處深紅深啡傷痕。
「美式足球聯盟」以前一直否認重複腦震盪會令大腦受到永久損害,強調只要在腦震盪後球員得到適當休息,腦筋清晰即可繼續參與。這動機很明顯,就是不想有潛質球員卻步、亦不想有價值球員因傷休息太久令球隊損失。
節目中震撼的一環,不是見到腦袋中的明顯傷痕,而且一名四十多歲退役球員接受診斷的過程。
他接受訪問時,指自己已患了抑鬱多時,每天只是在家看電視,提不起勁外出及過正常人的生活,最近得知當年另一隊友自殺身亡後就同意接受診斷。
他一直對答如流,我也不以為然,直至醫生叫他順序講出每年的月份,他就神情呆滯的看著醫生完全答不上。醫生之後提醒他:「即一月、二月、三月、四月... ...」,他可即時重複「一月、二月、三月、四月」,跟著就接不上。醫生再問他:「四月之後是什麼?」他答:「六月。」醫生再問:「六月之前是什麼?」他答:「七月。」
看到這刻,我的眼淚就忍不住。
節目之後亦訪問了兩位年紀較大的退役球員,他們都由太太照顧,一位的老人癡呆程度已達對周遭沒反應的地步,另一位就無論你跟他說什麼,他都只是重複回答:「汽車準備好沒有?可以啟程嗎?」他太太說每天他都只是說這幾句。
最近一兩年,「美式足球聯盟」終於抵受不了科學、媒介、甚至國會的壓力,承認重複腦震盪「有機會」令腦袋造成永久性損傷,最常見的病患包括抑鬱症、記憶遺失及腦筋呆滯。聯盟承諾會更重視球員受傷後的治療,確保球員受腦震盪後不能在同場繼續作賽,及投放資源研究腦震盪的長遠影響。
我明白,這報導對一般人很抽離,因為有幾多人有資格成為職業美式足球員?
或者,報導的最後一節,會令人三思。捐贈腦袋被解剖研究的球員中,有一位在職業生涯中沒有幾次腦震盪,但腦袋一樣嚴重受損。
研究人員於是將重點放在日常練習上,要求大學美式足球隊員帶上特製頭盔,用電腦量度一般身體撞擊令頭蓋承受的力度。這些撞擊是恆常練習的一部份,球員用力向前衝,用身體擋著對方前進。這些撞擊不會令球員跌低、頭暈、不會思覺失調。但電腦顯示一般撞擊,已輕易令頭蓋受到65G或75G的力度!即是像在沒有帶安全帶的情況下,把汽車以中速撞向硬物時頭顱被撞所承受的相約力度!
所有球員,每週受訓,每次閑閑地承受幾十次這樣的撞擊!美國差不多所有中學都有球隊,還有很多地區性課外活動隊伍,很多球員,是從小,即小學、初中、高中至大學一直玩的。
今期「時代雜誌」的封面專題亦是美式足球引起腦神經的長遠傷害。文章指現時美國有超過三百萬兒童及青少年參與各組別球隊,額外再有約一百二十萬青少年屬於經常作賽的高中校隊,就單是有正式呈報的高中球員中,一年平均承受共43,000至67,000次腦震盪!(已不計算平時練習的推撞及球員/學校不敢呈報的數字!)
四百多萬個兒童及青少年啊!
如所有家長都知道長年累月玩美式足球對兒子可做成的潛在危險,還會讓他們人玩我又玩嗎?
我老公在中學時曾有機會加入球隊,但奶奶認為危險不讓他參與,他一直耿耿於懷。看完這報導之後,我即致電勸他應該感激奶奶當年的過份保護。
(其實也不只美式足球,所以身體撞擊運動,如冰上曲棍球、拳擊等都會遇到同樣危險。)
但我要說的不是Super bowl,而是腦震盪(concussion)。
最近在HBO的體育新聞節目,報導有關美式足球員因承受重複腦震盪而引起的腦部損傷,實在令我心寒!
節目引述有8名已故職業美式足球員,在死後捐出腦袋進行醫學研究。他們不單比正常年齡提早離世,研究人員亦指出8位運動員的腦袋全顯示腦部受到嚴重損傷,淡白的腦組織中明顯有多處深紅深啡傷痕。
「美式足球聯盟」以前一直否認重複腦震盪會令大腦受到永久損害,強調只要在腦震盪後球員得到適當休息,腦筋清晰即可繼續參與。這動機很明顯,就是不想有潛質球員卻步、亦不想有價值球員因傷休息太久令球隊損失。
節目中震撼的一環,不是見到腦袋中的明顯傷痕,而且一名四十多歲退役球員接受診斷的過程。
他接受訪問時,指自己已患了抑鬱多時,每天只是在家看電視,提不起勁外出及過正常人的生活,最近得知當年另一隊友自殺身亡後就同意接受診斷。
他一直對答如流,我也不以為然,直至醫生叫他順序講出每年的月份,他就神情呆滯的看著醫生完全答不上。醫生之後提醒他:「即一月、二月、三月、四月... ...」,他可即時重複「一月、二月、三月、四月」,跟著就接不上。醫生再問他:「四月之後是什麼?」他答:「六月。」醫生再問:「六月之前是什麼?」他答:「七月。」
看到這刻,我的眼淚就忍不住。
節目之後亦訪問了兩位年紀較大的退役球員,他們都由太太照顧,一位的老人癡呆程度已達對周遭沒反應的地步,另一位就無論你跟他說什麼,他都只是重複回答:「汽車準備好沒有?可以啟程嗎?」他太太說每天他都只是說這幾句。
最近一兩年,「美式足球聯盟」終於抵受不了科學、媒介、甚至國會的壓力,承認重複腦震盪「有機會」令腦袋造成永久性損傷,最常見的病患包括抑鬱症、記憶遺失及腦筋呆滯。聯盟承諾會更重視球員受傷後的治療,確保球員受腦震盪後不能在同場繼續作賽,及投放資源研究腦震盪的長遠影響。
我明白,這報導對一般人很抽離,因為有幾多人有資格成為職業美式足球員?
或者,報導的最後一節,會令人三思。捐贈腦袋被解剖研究的球員中,有一位在職業生涯中沒有幾次腦震盪,但腦袋一樣嚴重受損。
研究人員於是將重點放在日常練習上,要求大學美式足球隊員帶上特製頭盔,用電腦量度一般身體撞擊令頭蓋承受的力度。這些撞擊是恆常練習的一部份,球員用力向前衝,用身體擋著對方前進。這些撞擊不會令球員跌低、頭暈、不會思覺失調。但電腦顯示一般撞擊,已輕易令頭蓋受到65G或75G的力度!即是像在沒有帶安全帶的情況下,把汽車以中速撞向硬物時頭顱被撞所承受的相約力度!
所有球員,每週受訓,每次閑閑地承受幾十次這樣的撞擊!美國差不多所有中學都有球隊,還有很多地區性課外活動隊伍,很多球員,是從小,即小學、初中、高中至大學一直玩的。
今期「時代雜誌」的封面專題亦是美式足球引起腦神經的長遠傷害。文章指現時美國有超過三百萬兒童及青少年參與各組別球隊,額外再有約一百二十萬青少年屬於經常作賽的高中校隊,就單是有正式呈報的高中球員中,一年平均承受共43,000至67,000次腦震盪!(已不計算平時練習的推撞及球員/學校不敢呈報的數字!)
四百多萬個兒童及青少年啊!
如所有家長都知道長年累月玩美式足球對兒子可做成的潛在危險,還會讓他們人玩我又玩嗎?
我老公在中學時曾有機會加入球隊,但奶奶認為危險不讓他參與,他一直耿耿於懷。看完這報導之後,我即致電勸他應該感激奶奶當年的過份保護。
(其實也不只美式足球,所以身體撞擊運動,如冰上曲棍球、拳擊等都會遇到同樣危險。)
訂閱:
文章 (Atom)